源于唐
唐、五代莆田百戏与莆仙戏述略
谢如明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
据戏剧专家考证,莆仙戏是在唐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百戏是我国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一直沿用到元。《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那么?百戏?中是否有说唱技艺呢?李尤《平安观赋》中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记载,逗笑说唱的俳优当是?百戏?中仅有的曲艺节目。至南北朝时,?散乐?与?百戏?合称?散乐百戏?,涵盖面更加广泛。
1
那么,唐代?百戏?有什么特点?据载,唐代百戏十分流行,当时长安设有教坊,?以隶散乐,倡优,曼延之戏?,可见已有技艺的侧重,?倡优?重说唱技艺曼延之戏指杂技表演;还有一种由?俳倡?或?俳优?表演的节目。?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戏?,即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表演。?倡?,释为?乐?(音洛,快乐),即能使人发笑的滑稽性表演。黄翻绰、唐崇是唐代著名俳优,崔令钦的《教坊记》说他们一个?善僄弄?(黄翻绰),一个?善宣赞?(唐崇)。
根据现知史书记载,福建全省历史上最早演出百戏的是唐代莆田县。宋代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唐咸通元年(860年),福州玄沙山安国院宗一大师(835—908,法名师备,俗姓谢,闽县即今福州市人)?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来日师问小塘长老:‘咋日许多喧闹向什么处去也?’?当时百戏连演两天,次日,大师在看百戏演出时又笑着说:?今日更好笑!?这一条出于佛典史部的记载,是公元9世纪百戏在莆田民间盛行的确证。
还有,据《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四记载:8世纪初,僧人千灵?辞六祖(慧能)入闽,六祖云:逢苦即住。至莆田苦竹山(九华山)住锡,山魈拒之;千灵曰:若能饮铁针,则吾去,不能饮,则吾饮,则若去;魈不能饮,自饮之,魈循去。遂于山西建苦竹院,所饮余铁针,封贮尚存。?这一条出于方志的记载,证实古代百戏项目之一的?吞针?幻术,至迟在8世纪初就已经在莆田
2
民间流传。
唐代,莆田民间盛行百戏,演出项目和艺术类型繁多,并以人戏、木偶戏两大表演艺术为主要形式;表演内容丰富多采,?假妇戏?、?参军戏?、?幻术?等精彩节目很多,其中?参军戏?是讽刺喜剧色彩最浓的滑稽小戏。现存的许多莆仙戏古老剧目和表演形态中,特别是在传统演出?排场?和许多具有宗教剧性质的剧本内容与表演形态中,还可以找到不少古代百戏(含木偶戏等)的艺术遗存。
也有人认为,莆仙戏起源于梅妃江采苹。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莆田江东民女江采苹被选入皇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回莆时,唐玄宗赐其一部?梨园?带回莆田以供宴乐,于是唐朝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便在莆田民间不断传播发展,最后脱胎而成莆仙戏。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
艺术表演 兴化军艺术表演包括舞台艺术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舞台艺术 兴化军舞台艺术包括兴化杂剧和木偶戏。 宋代,兴化杂剧相当发达、成熟,这是我国戏剧界所公认的,也是莆仙戏?成于宋?的根据。我们从刘克庄的诗中得到验证。
3
刘克庄为我们留下了30多首咏兴化杂剧的诗词,从中可看出当时兴化杂剧的成熟程度,既有戏剧故事,又有唱、做、念、舞和服饰化妆等舞台综合艺术。如?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明显是指《鸿门宴》和《霸王别姬》两个历史故事剧;有?久向优场脱戏衫?、?戏衫抛了,下棚去?的服饰,有?狙公加之章甫饰,鸠盘谬以脂粉涂?的化妆,有?先生滑稽腹如壶?、?未妨优场开口笑?的插科打诨,有?哇淫奇响荡众志?的动人唱腔,也有?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的通宵演出时间。此外,还有不少描写演技、道具、唱腔、伴奏乐器(乐器有锣鼓、笛)以及演出习俗和观众看戏情绪等的诗作词句。可见,当年兴化杂剧的成熟程度。是故,陈雷、刘湘如、林瑞武三人合著的《福建地方戏剧》说:?兴化杂剧最迟于北宋宣和年间已经形成,南宋以后,这种形式渐臻成熟。?
莆仙戏之所以能成于宋,同当时兴化军盛演戏曲风气有密切关系。有关这方面的历史文献很多。如,[明]柯潜《重修陈卢园记》载:后周显德中(954—960年),济川陈洪进归里祭祖,作傀儡郭郎戏,观者如堵;[宋]王迈《莆阳方梅叔墓志铭》记载,方梅叔是一个塾师,?岁得子弟束脩及青云贵人馈遗以自肥?,?买姬妾数十人?,尽日在家?吹笙鼓琴,歌舞以娱宾客?;新编《仙游县志》引旧志载:?宋时,大小麦丰收,盛唱梨园。?
木偶表演在宋代的兴化军已经非常盛行。我们同样可以从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