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近几年,生活区或城市中心的景观水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是在水体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而影响透明度,严重时会出现异味,不仅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影响水体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效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景观水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景观水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水质变化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但仍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山、喷泉,而这些处理方式又极易造成藻类的旺盛繁殖,而出现发臭的情况。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质。
1.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水已经成为生活小区或者城市整体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景观水池越来越常见。而且水景住宅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热点,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使空气更清新,使小区更加充满活力。
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而新的河道又不断被污染。人工湖水的水质将面临巨大的考验。由于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湖水质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 一般情况下,人工湖周围都会存在大片的草坪或绿地,在施肥与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残留,最终将随着地面径流或地下渗流而进入水体中。
1.2初期雨水 洗涤、溶解了空气中和地表面上的污染物后,初期的雨水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相关数据显示,被污染后的雨水含磷量达到了0.07mg/L,氨氮的浓度含量约为1.0mg/L。
1.3养殖污染
喂养水中的鱼时,投入过多的食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 1.4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死亡、腐烂造成的水体污染。 1.5底泥
上述各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杂物,由于各种原因沉积到池底,经一定时间会分解,释放到水体中后造成污染。
1.6水体中溶解氧 景观水中的观赏鱼、水体植物等在生长过程中,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使得水体变黑,发出臭味。
2.改善景观水质量的几点建议
2.1物理法
2.1.1引水换水方式
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泥、沙等悬浮物的增加,当水质变得混浊时,可通过引水、换水使得水中的杂质释放出来,从而改善水的质量。
2.1.2循环过滤的方式
水体的大小在景观水设计之初就应当作为主要因素而被重点考虑。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水泵,同时埋设循环用的管路,可以用作水质保养。
2.2物化法
2.2.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处理的对象包括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在处理悬浮物时,处理的效果随藻密度的大小而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密度过高,会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降低了除藻率。混凝沉淀时,还能去除一定的磷。
2.2.2加药气浮法
根据微细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净水法可分为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凝聚气、生物气浮法,以及溶气气浮法等。目前,在做加药气浮法的选择时会更多的选择部分回压力溶气气浮法,主要由于其能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而且对于能源的损耗较少。
2.3生化处理法 2.3.1生物接触氧化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一般会选择生物接触氧化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去除CODMn、NH3-N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分别可达到20%-30%及80%-90%。如果景观水在注入水的初期有机物含量过高,或者后期补水时含有过高的有机物,都可以选择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目前在我国,在去除有机物方面最常见的是生物接触氧化物法。这种方法既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缩短水力的停留时间,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承载较大的容积荷载,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荷冲击,而且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等情况,在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行稳定。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利用的是原水中自然存在的细菌,有时也会加入一部分人工培养的细菌。
2.3.2光合细菌
我国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更多的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而国外,如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则更多选择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能够通过对光能和氧的利用,将微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以及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完成水质净化的任务。这种净化方法操作简单,免去了构筑物的建设过程,减少了基建费用的投入。但是菌种则需要较多的投资,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属光能自养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种,而使得去除磷、氮效果不明显,其去除比例仅为COD:N:P=100:5:l,而不能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2.4膜生物反应器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将进水与出水隔离开,同时在进水部分培养活性污泥或投入培育好的活性污泥,并曝气。这样可以使出水水质具有驱除COD,NH3-N的功效,而且具有极高的浊度去除能力。
2.5生态处理法 2.5.1 PBB法
PBB法指的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复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水体中含氧量,并定期接种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PBB法在去除硝酸盐方面有着
明显的优势,即通过有益微生物、藻类、水草等的吸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不良影响的出现。在底泥深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然后再上升到水面,最终返还到大气。另外,虽然磷、氮的抑制与去除机制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有着一样的要求,即需要充足的氧。因此,氧是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5.2生物滤沟法
生物滤沟法指的是把传统的砂石过滤并将其与湿地塘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多级跌水曝气方式,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臭味、氨氮值,并改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生物滤沟好氧段因填料的不同,可分为卵石段和炭渣段,而后则分别是植物床和生态净化沟,最后出水经清水槽,而排出清水。
3.结束语
城市中大量景观水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而随着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增长,导致城市给水系统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用水量控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城市景观水微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生态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成本的水污染净化强化功能技术、具有中国园林特殊景观的微污染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满足景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也协调了景观水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改善,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美景的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黄光辉.浅谈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活力,2010,3.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8. [3]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4]杜文华,芮晏,徐斌.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
[5]吴秋丽,全昌明,许晓波.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景观水体水质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