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卷。 4.考试范围:初中基础、必修一为主。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校地理课题组今年暑假对我国某地区进行的野外考察、测量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490米 B.590米 C.690米 D.790米
2.该地理课题组在绘图过程中,①处的支流未全部画出,你认为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 )
A.③→②→① B.⑤→④→① C.⑦→⑥→① D.⑨→⑧→①
3. 该地理课题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该低山丘陵区自下而上分布农田、茶园、
柑橘林等,这样发展农业有利于( )
①防止水土流失 ②减轻寒潮影响 ③缓解劳力不足 ④优化种植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大气科学中日出前或日落后的绚烂天色被称为“曙暮光”,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如图2所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某摄影师与9月26日在某地(116°E)拍摄曙暮光美景。据此完成4-6题。
4.“鸡鸣紫陌曙光寒”描述的是太阳高度角大约在地平线下12°-18°之间的天文曙暮光,该摄影师若想拍到此时曙暮光,镜头方向最可能为( ) A.东 B. 南 C. 西 D. 北
5.气象学上的黄昏专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至高度角位于地平线下6°的这段时间,若该摄影师不想错过这段黄昏美景,开始拍摄时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 A.17:36 B. 18:00 C. 18:24 D.18:48
6.太阳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下,天际的亮色完全退去(夜晚才真正到来)或天际的亮色已经开始(白昼就真正到来)。该日“真正夜长”最可能为( ) A.13小时15分 B. 12小时 C. 10小时45分 D. 9小时30分
冰岛(Holuhraun)火山自2014年8月29日开始喷发,5个月来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其形成的熔岩领域已经蔓延到88公里之外。结合图3,回答7-8题。
7.有关这次火山喷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处生长边界,岩浆从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B.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岩浆活动利于形成丰富的地热和温泉 D.喷出的岩浆冷却形成花岗岩
8.火山活动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降水增多,形成泥浆雨 ②火山灰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 ③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
④造成北美洲大陆多架航班停飞 ⑤形成肥沃的土壤层,利与植物生长 ⑥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⑤⑥ D. ②③④⑤
图4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大气中( )
A.②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B. ③减少,地球南北两极“极光”增强 C.④增多,出现雾霾天气所致 D.节能减排会使⑦减少
10.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
A. ①⑥ B.④⑦ C.⑤⑥ D. ②③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增强,⑦增强 B.③减弱,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C.①增强,塔里木盆地太阳辐射强 D. 草地比沙地,③强
图5示意某区域某日10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小时50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完成12-14题。
12.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图示时刻最容易出现雾霾的是( ) A.M地 B. N地 C. Q地 D. P地 13.未来3小时,N地可能经历( )
A.阴雨天气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持续晴朗天气 D.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14.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警报,Q地暴雨开始时间约为( ) A.11时 B. 12时 C. 16时 D. 20时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图6分别为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Ⅱ)中关于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 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 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 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16.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 A. a增加 B. b增加 C. c增加 D. d增加
17.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增加 B. b减少 C. c减少 D. d增加
读图7,回答18-20题。
18.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Ⅰ、Ⅱ反映的是( )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C.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丁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D.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丁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19.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