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感光部位是尖端。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
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生长素的运输有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主动运输。
6.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植物的向光性
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 科学家 实验 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产生某种“影响”并达尔文 鲍森· 詹森 拜尔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 的确认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IAA),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成分为IAA 3.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
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植物激素
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举例: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
(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合成过程:色氨酸2.运输
(1)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方向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进行。 3.分布
一系列反应
――→生长素(IAA)。
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生长素没有专门的合成器官(√)
(5)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6)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还可通过木质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右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 A.向左弯曲 C.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 D.停止生长
解析:选A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此题由于左侧有切口,生长素在尖端部位虽能横向运输,但不能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所以胚芽鞘右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3.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 A.呼吸作用加强 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B.蒸腾速度加快 D.光合作用增强
解析:选C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B.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C.可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解析:选D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且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生长素(吲哚乙酸)是小分子物质。
5.下列有关生长素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B.生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C.幼嫩的芽、叶能够产生生长素 D.动物也能够合成生长素
解析:选C 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动物体不能合成生长素。
6.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 ) A.芽的分生组织 C.幼嫩的种子
B.茎的形成层 D.成熟的果实
解析:选D 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核心要点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原因分析:
一
| 植物的向性运动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
(2)归纳总结?
?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名师点拨] 胚芽鞘的两大“部位”与生长素的关系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5)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2.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
类 别 处理条件 实验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