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5:58: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西城区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2-24题。(共8分) 【材料一】

国庆彩车最早出现在1955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从此,彩车正式成为国庆游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19年的国庆彩车把传统的彩车制作工艺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将电子、建筑、机械、声学、光导纤维等新科技手段用于彩

车的设计制作。三十四辆地方彩车更是 [甲] ,设计上都以各地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的建设成就。 【材料二】

金秋十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精彩亮相的“新时代新天津”彩车回到天津,在水西公园展出。彩车集合了众多的天津元素:海浪、海鸥体现了天津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定位,天河计算机、龙门吊、振动塔体现了天津迈向现代化都市的前进步伐,直冲云霄的精卫鸟体现了 [乙] 的天津精神。天津彩车的设计注重细节,红旗上的每只海鸥都不相同。天津

彩车还用新技术手段设计了可以转动的天津之眼, 天津彩车设计图 夜晚还有绚丽的灯光效果。 【材料三】

学校科技小组和美术小组联手打造国庆游行中的“首善北京”彩车模型。同学们注意到, “首善北京”彩车车头用新技术LED灯设计成色彩不断变换的四条彩带来对应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彰显着北京首善之区的形象:红墙黄瓦体现出北京是政治中心, ① , ② , ③ 。此外,彩车上的琉璃瓦、汉白玉和北京雨燕也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风貌。 北京彩车设计图 22.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甲]各具风采 [乙]精益求精 B. [甲]大相径庭 [乙]精益求精 C. [甲]各具风采 [乙]奋发向上 D. [甲]大相径庭 [乙]奋发向上 23. 阅读【材料三】,将横线上的内容依次补充完整。(3分)

24. 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北京彩车和天津彩车的设计都具有 、 、

的特点。(3分)

(一)多文本阅读(共8分) 22. 答案:C(2分)

23. 答案示例:①天坛体现出北京是文化中心

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体现出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③人工智能体现出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

(3分。每空1分。凡顺序不当扣1分)

24. 答案要点:①具有本地区特点(集合了众多的当地元素) ②体现了建设成就

③使用科技手段 ④注重细节

(3分。答出3个要点即给满分。“以各地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的建设成就”,算2分)

石景山区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16题。(共8分) 【材料一】

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 ——贾平凹

读书不能保证命运会更好地对待你,但是可以保证你更好地对待命运。你所遇到的所有困惑在书中都有答案。读书是成本最低【甲】最大的一种投资。读书是一个缓慢变现的过程,但是会持续变现。 ——白岩松 【材料二】

人类文明的成果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每个国家都有几部经典,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就文学经典而言,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丹麦的【乙】等,都是进入国民基础教育,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一个民族年轻一代精神“底子”的。具体到中国,要在中学开设四门经典选修课:《论语》、《庄子》选读,唐诗选读,《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读。当然,究竟哪些是我们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该在中学开设什么经典选读课,这是可以讨论的,但经典阅读,实在是民族精神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钱理群 【材料三】

真正的读书,是学习与创造的结合。读书不仅是信息的输入,还要边读边消化、吸收、生发、开拓,并进行实际运用。所以读书非经处理就不能为读者所用,而且最好是“趁热打铁”。可以借用“热处理”这种金属加工工艺的名称,“热处理”的具体表现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始终开动脑筋,全面调动智能因素,即不仅借助记忆力来尽可能记住它,还善于联想、想象与思考,这样所读的书才能至少有一部分在你脑中“发酵”,你的收获也就不仅仅限于书中提供的内容。知识的实际运用最为多见的表现是写文章。写是边学习边创造过程

中最为艰苦的一环。写文章也不是一切都想好了再写,而是必须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学习、加深思考,并在语言上字斟句酌,力求准确而有“寸劲”。有时为了琢磨一句话,可能用掉一两个小时,看起来效益太差,实际是对思维能力的最大训练。也有人一辈子过不了写作关,就因为没在写作的【丙】、分寸感上用功夫。 ——金开诚

14.三则材料围绕读书的话题,从 ① 、 ② 、 ③ 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

分析。(3分)

15.根据上下文,将材料中【甲】【乙】【丙】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16.【材料二】中提到的《论语》和鲁迅作品,我们本学期都接触过,请选择其中一部,结

合自身体验,谈谈这部作品如何给我们民族年轻一代打下精神的“底子”。(2分) 答: (一)共8分

14.答案示例:①为什么读书 ②读什么书 ③怎样读书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5.答案示例:①收益 ②安徒生 ③准确性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我选择《论语》,通过学习课文,我懂得了要加强自我反省,要

安贫乐道,要坚守气节,这都能帮助我们打好精神的底子。

(共2分。每个“理由”1分)

延庆区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8题。(共6分)

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召开“网络交友利与弊”专题讨论会。语文课代表将讨论内容整理成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2005后这一代中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都已成为了“老网

民”。本班同学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数据,见右面的扇形统计图。 【材料二】

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种通讯工具像互联网络这样为人

们提供了广泛联系的可能性。互联网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交友方式。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你就可以足不出户与远在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网友们联系。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思想逐渐成熟,好多成长的烦恼只能和同龄人去倾诉,互联网交友能帮你找到志同道和的倾诉对象,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免去“当面说不好意思”的尴尬。因此,从交友的目的和网络的功能来看,网络交友利大于弊。 【材料三】

“网络交友提供了一切可能,也提供了一切问题的可能!”从现实来看,网络交友存在弊端。

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没人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不是一个好人。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引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问题。 17.阅读【材料一】,说说本班同学们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用途。(1分)

答:

18.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完成下面表格。(5分) 网络交友的利 ① ②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8题。(共6分)

17. 同学们使用互联网主要是QQ、微信互动和玩游戏。 1分 18. 利:①不受距离限制 ②寻找倾诉对象(缓解压力)

弊:③真实性差,易受骗 ④缺乏法律与道德约束(没空1分) ⑤ 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说出利与弊的关系。(1分)

网络交友的弊 ③ ④ 用上一组关联词,表达你对网络交友的态度 ⑤ 大兴区

(一)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16-18题。(共8分) 【材料一】

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读书兴趣及占比 有兴趣 一般 无兴趣 【材料二】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研读与探索。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做到“入”的方法是坚持“精思”,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所得、查阅资料、再现情境等方法,更好地揣摩语言,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阅读中的“出”,是指用一种俯视

圈点批注摘录习惯及占比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主动做 11% 32% 57% 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及占比 经常做 偶尔做 从不做 8% 30% 62% 81% 19% 0%

北京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9gi5569f2r4yi9c8hj79c964hjsm00le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