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四)
一、(唐山市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拾穗者 曾冠华
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不顾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儿,他期盼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妇人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走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里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
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她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 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 老妇人轻轻笑着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 秦风的心儿突然颤了一下。
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 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
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
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
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并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借助摄影家秦风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味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
B.“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这一细节描写,既暗示了高书记的身份,又表现了党的干部不忘乡土、关注农村的真情,提升了小说的境界。
C.“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的话语,“掩嘴笑”的动作,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参加摄影大赛拍摄照片这一事件,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分析有误,这是一种幽默,也是矜持地表示对儿子很满意的方式,并非真的腼腆、羞涩。且由前文“老妇人端庄慈祥”“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等语句可知,老妇人并非腼腆之人。
答案:C
2.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本题实则是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文本从情节、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分析。首先,从情节上看,这种美丽的画面引出了下文老妇人及一群孩子的出场,也为文末高书记评价《拾穗者》这幅作品“饱含坚守的意义并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做好铺垫;从主题上看,文章想要表达对乡村坚守者的歌颂和对乡村未来的期许,那么乡村的美景自然有助于表现这一主题;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从色彩、光影等角度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秀丽的田野美景,让读者身临其境,也增添了小说的诗意之美。
答案:①情节方面,引出老妇人的故事,为下文高书记深情的发言做铺垫。②主题方面,有助于表达对乡村坚守者的歌颂和对乡村美好未来的希冀这一主题。③艺术效果方面,让读者身临其境,增添了小说的诗意之美。(意思对即可)
3.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小说某一情节的好处,可以从结构、内容(环境、人物、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在结构上,小说第一段说秦风“还在力争蝉联”省摄影大赛金奖,此处说“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随后提到高书记对这幅作品的高度评价,这样安排使情节更曲折,而且高书记的评价与秦风没能获得金奖形成反差,突出了作品获奖之外的重大意义。在主题上,高书记特意提到这幅没能获奖的作品,体现出高书记对母亲的爱和对乡村的关注。
答案:①使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引发读者思考。②和高书记的评价形成反差、突出照片的意义。③更能彰显高书记对母亲的爱和对乡村的关注。(意思对即可)
二、(2019年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暗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