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故都的秋》优质课竞赛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3:26: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故 都 的 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⑵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把自然风物和自己的心境联系起来,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所谓“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举不胜举。哪个同学能够帮我们回忆一下有关“秋”的诗句呢?(幻灯片展示:毛泽东“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王维“空山新雨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文人笔下,秋或壮美,或苍凉,或清新,每个人对秋的感受不是完全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起去看看在他的笔下,秋又有怎样的韵味?(板书:故都的秋 郁达夫)

二、解题:

“故都”指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明确:北平。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现在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同时暗含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

三、整体感知:

1.现在请大家快速跳读文本,说说,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喜爱。理由:

①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②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这两句话要让学生读,使他们明白:不仅仅是喜欢、欣赏,而是非常爱。能答出:眷恋、热爱、痴迷等的就算解决,“喜欢”一词程度轻一些!)

2.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笔下的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呢?(清、静、悲凉)

四、鉴赏文本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文中描绘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内容。

明确:从3--11自然段。主要有五幅画面: ① 第三段,秋院(秋晨静观)

1

② 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 ③ 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 ④ 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 ⑤ 第十一段,秋果(秋果奇景)

(不追求标题的协调、一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大意对即可。)

2.共同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幅画面,作者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与同学交

流,共同赏析。提示:画面描写了什么景物,怎样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阅读圈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关键句。) 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如:秋晨静观(第3段) 一椽破屋: 衰败 沧桑感 浓茶 :清闲 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悠闲 破壁腰: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清冷 安闲 落寞

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萧索 悲凉 ??

3.小结:五幅图画中,作者着重于描写了故都的秋声和秋色,展现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本文情与景的密切关系: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板书】

学法总结:(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的方法)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怎样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这节课我们主要赏析了3-11段,感受了作者笔下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文章的第2、12、13、14段这些文字看似多余,它们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有何作用?

2.完成《金版学案》相关练习。

2

搜索更多关于: 《故都的秋》优质课竞赛 的文档
《故都的秋》优质课竞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hto5uflw7916095d6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