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作者:孙迎春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師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和性格因素,将预习和教学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有效地预习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随着小学语文课本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再是一成不变,课前预习已经是高效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有效地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难题。老师应该精心设计预习内容,让学生感兴趣、有目的地预习;还应该教学生预习的方法,不盲目的看;跟进学生的进度,让学生有效率的学习。从这几方面入手,就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提高。 一、明确预习的有效性
学生要想有高效的预习效果,就必须明确怎么预习才是高效的。语文预习不同于其他科目,语文预习需要一个快速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简单整理学习内容,让预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发挥预习的最大效果。教师可以有如下做法:根据讲课范围设计预习单,预习单可设立多个模块,包括学生的预习态度、预习内容、预习结果[1]。设立预习态度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习惯;预习内容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熟读课文,认识字音、字形,了解字义和课文大意。通过预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加深记忆,方便理解;预习结果就是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明白学生在预习中有哪些薄弱项,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答疑解惑。例如:在讲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或者诗人李白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等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单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拓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有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同学应给予夸奖。 二、预习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授预习方法,有效地预习方法才能让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一)预习的先后顺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