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气象站了
数字气象站工作示意图
(2)数字气象站得基本组成 教师展示气象站里得仪器
风力传感器 风向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传感器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中心 (3)校园气象站
①提供网站://61、132、87、163、:808/ 登录网站,查询、分析气象数据 数字气象站温度记录表 日期与时间 毛庄中学气象站 当前温度/℃
比一比:哪个气象站当前温度最高
想一想:各气象站为什么当前温度会不同? ②观察温度数据实时气象分析,您发现了什么
当日气象分析图
提问:从综合气象数据里您还了解到了哪些气象数据?
三 课后延伸:
尝试对这些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与研究。 学生说:天凉好个秋 学生:感到冻得慌
学生:应该就是神经系统吧
学生:学校气象站有温度计等仪器,这个肯定准确 学生:通过传感器来实现得。 学生1:温度传感器 学生2:湿度传感器 学生3:风力传感器 学生4:风向传感器 学生5:雨量传感器 学生6:大气压传感器 学生7:风力传感器
学生展开丰富得想象.联系一下实际,说一下数字气象站得工作流程 结合课本P44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一下用途,说一下在哪见过或者就是用过。
登录校园气象站网址,瞧瞧实时得气象数据,并记录到表格中。 由于两个自动站得观测环境受外界影响较大,“一个在操场上,一个在两座楼之间。”因此并不能代表学校附近得整体情况。
学生说一下温度就是怎样变化得,变化规律又就是如何. 自己得出结论:
最高气温出现在了___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了___时左右
利用学生熟悉得场景导入,亲切、自然,贴合实际。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得能力与合作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自我学习与完善得能力,还要知道去集思广益
学生展开丰富得想象。联系一下实际,了解气象工作站就是如何工作得 思维扩展.
学会分组交流,说一说这些仪器用途 以此为依据,加深对校园气象站得了解.
畅想未来得生活。感受信息技术进步给天气预测带来得变化。 对整个过程要有所了解,能用自己得数据作为研究得依据。并要知识延伸要地理、气象统计领域,实现了于学科整合.
第23课 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
教学目标
(1) 了解校园数字农植园系统。 (2) 了解数字农植园基本组成。
(3) 能够登陆网站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4) 知道如何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研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登陆网站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难点:知道如何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研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展示两张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得区别?
小结:只有满足植物生长条件,才能生长得更健康。 二 讲授新知
教师设置远程手机用户终端,设置A1,就能全面了解植物生长信息,显示温湿度等;设置A2,给地浇水; 说一说通过远程可以干什么?
数字数字农植园好不好?有哪些有点?
比较一下自由生长得植物与数字农植园里植物得涨势,提问:除了能观察、测量外,数字农植园还能够怎么样呢?
小结:这就就是物联网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得益处。有哪些呢? 提问:与传统模式相比 有什么优势?
生:视频与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处理中心、用户终端。
生:可以增加浇水设备,除虫设备,施肥设备,自动收割,调温设备,空气净化器………
生:远程控制这些设备. 生:远程浇水,温控等 生答:远程控制。
生:可以知道一棵植物种下去开花结果得全过程.如颜色、形状等,便于写观察日记.
生:了解植物生长得习性,阳光等等。 生:容易做生物生长得对比实验 生:了解植物得生长周期及其果实. 学生说一说每个设备所起到得作用。
数字农植园工作示意图
(2)数字农植园得基本组成 具体可参见P50
环境监测模块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视频监控设备1 视频监控设备2 学会分组交流,说一说这些仪器用途 以此为依据,加深对校园气象站得了解。
数据处理中心 灌溉设备 (3)感知生长
登录网站,自主进行研究。页面包括“感知生长地图”、“感知生长新闻”、“研究项目”、“生长日志\、“研究报告”、“传感知识”、“实验基地”等栏目. 从“感知生长”网站了解植物生长得全过程. 三 课后作业:
记录生物生长环境与生长状况
日期 温度 相对湿度 生长状况 通过一个阶段得记录您发现了什么? 学生:第一棵长势好,第二课涨势不好.
学生:第一颗生长在有阳光得地方,另一个生在阳光不充足得地方。 学生:第一棵生长得环境不好,第二棵环境好,养料也充足。 学生:与水分就是否充足有关。 学生:与土壤就是否肥沃有关。 学生:可以去田地里测量
生:温度就是20、7℃,湿度59、9%
小结:可以远程观察、测量.您还能增加什么功能呢?
畅想未来得生活。感受物联网技术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得巨大变化。 对整个过程要有所了解,能用自己得数据作为研究得依据。并将知识延伸要地理、农业生产等领域,实现了于不同学科得
有机整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 学会分组交流,说一说这些仪器用途。 四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