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这个问题所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在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同学们要准确的领悟其含义。 例3.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A图的示数是s,B图的示数是N,C图的示数是ml,D图的示数是℃. 答案:A、23 B、2 C、60 D、20 例4. 小旭用手压紧20张纸,量得总厚度为1.9m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A. 0.1mm B. 0.10mm C. 0.095mm D. 0.0950mm 解析:小旭用的方法是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中的“测多算少”的“累积法”,其每张纸的厚度=,根据刻度尺的估读原则可知0.1mm小数点后的位数跟1. 9mm的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保留的原则是大家熟悉的“四舍五入”法。 正确答案:选A 评注:解答本题很容易错选C,其思维障碍是:1.9mm÷20=0.095mm;解决的办法是:计算测量的平均值时,在单位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跟原测量值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 例5. 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毫米、50.3毫米、50.2毫米、50.3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写为()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中出现的偶然误差。平均值取几位数应根据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即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来决定。该同学的测量准确到了毫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5 / 10 度也就是毫米(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平均值也应准确到毫米。 根据该同学的四次测量数据,平均值应为 由于平均值应准确到毫米,故该同学最后的测量结果应取50.2毫米。 例6. 实验室有两卷金属丝,其中一卷上的标签显示φ0.3mm,而另一卷金属丝的直径略微细一点,但不知道φ值,如果不用任何长度测量工具,你能测出它的直径吗? 解析:能测,其方法是:拿两支同样的铅笔,将已知φ值的金属丝在一支铅笔紧密排绕圈。在另一支铅笔上紧密排绕未知φ值的金属丝,使两支铅笔上的金属丝排列长度相等,数出另一支铅笔上所绕的圈数,其表达式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 1.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猜想可能与伞的、和伞绳的有关。 2. 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dm=mm=μm (2)45mm=m=dm=μm (3)μm=m=km=nm (4)=mm=m=nm 6 / 10 4. 给以下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75; (3)一支圆珠笔长约为14; (4)乒乓球的直径是3.11; (5)物理课本的厚度为9.5; (6)一只火柴盒的厚度约0.013 5. 某同学实验室记录的四个数据:2.93cm,2.92cm,2.49cm,2.94cm,若他测得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6. 某人用力拉伸一皮尺来测某物体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7. 测量结果是由、和组成的。只写了数字不标明的记录是无用的。 8. 亮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在实验室中实验,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的琴弦。 (2)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的琴弦。 7 / 10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则亮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二、选择题 1. 在每次活动中,首先要确定() A. 活动地点 B. 活动内容 C. 活动的课题 D. 活动的结果 2. 面积的测量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的一种测量,它属于一种() A. 直接测量 B. 间接测量 C. 控制变量法 D. 方格法 3.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 D. 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4.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A. 刻度尺的刻度没贴近被测长度 B. 刻度尺放得不正 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 刻度尺热胀冷缩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