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1中 八 2.2.1.杨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1 17:18: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平方根(一)

授课人: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杨 静 课 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难点:

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

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本课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

以发展.

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导入

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请大家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x2= ,y2= ,z2= ,w2= . 在同学填完空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在x=2中,2叫x的平方,反过来x叫2的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A 1 O 1 x B 2

E w z y 1 1 D 1 C

意图:带着问题进入到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 效果:能表示x2=2,y2=3,z2=4,w2=5;能求得z=2,但不能求得x、y、w的值. 说明:引入是由学生学习了第一章“勾股定理”后的应用,说明学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二、初步探究

内容1:情境引出新概念

x2=2,y2=3,z2=4,w2=5,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x,你能求出来吗? 意图:让学生体验概念形成过程,感受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效果:学生可以估算出x,y是1到2之间的数,w是2到3之间的数但无法表示x、y、w,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入新的运算——开方.

说明:无论是用方法一引入,还是方法二引入,都是激发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兴趣,都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x,你能求出来吗?” 内容2:在上面思考的基础上,明晰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意图: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认识.

效果: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知道平方运算和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互逆的. 内容3:简单运用 巩固概念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9; (4)14. 64意图:体验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过程,利用平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开出来,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表示,如14的算术平

(1)900; (2)1; (3)方根是14.

效果: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更进一步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答案:解:(1)因为30=900,所以900的算术平方根是30,即900?30;

(2)因为1=1,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1,即1?1;

22

4974977?49(3)因为?,所以 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 ???648648864?? (4)14的算术平方根是14.

内容4:回解课堂引入问题

2x2=2,y2=3,w2=5,那么x=2,y=3,w=5.

三、深入探究

内容1:例2 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意图: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效果:学生多能利用等式的性质将h=4.9t2进行变形,再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求得题目的解.

解:将h=19.6代入公式得h=4.9 t, t =4,所以t = 4=2(秒) . 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秒.

说明:此题是为得出下面的结论作铺垫的.

内容2:观察我们刚才求出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特点.

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算术平方根定义中的两层含义:a中的a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a也是一个非负数,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这也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双重非负性. 效果:再一次深入地认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2

2

四、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7,那么这个数是 ; 2.9的算术平方根是 ;

23.()2的算术平方根是 ;

34.若m?2?2,则(m?2)2= . 二、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A 5121,15,0.64,10?4,225,()0.

6144三、如图,从帐篷支撑竿AB的顶部A向地面拉一根绳子AC固定帐篷.若绳子的长度为5.5米,地面固定点C到帐篷支撑竿底部B的距离是4.5米,则帐篷支撑竿的高是多少米?

2答案:一、1.7;2.3 ;3. ;4.16;二、6;11;15;

312 36,

0.8;10?2;15;1;

B C 三、解:由题意得 AC=5.5米,BC=4.5米,∠ABC=9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AC2?BC2?5.52?4.52?10(米).所以帐篷支撑竿的高是 10米.

意图:旨在检测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进程.

效果: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性,由浅入深,一步步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性质的认识.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评价和点评。

五、学习小结

内容:这节课学习的算术平方根是本章的基本概念,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的内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式子a中的双重非负性:一是a≥0,二是a≥0.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

算术平方根.

意图: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化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六、布置作业

习题2.3

五、教学设计说明

1.设计理念

要想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起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讲清概念”就是通过具体实例揭露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就是定义中指出的:“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的 “正数x”,即被开方数是正的,由平方的意义,a也是正数,因此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正的.当然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加强训练”不但指要加强求算术平方根的基本训练,使练习题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也包括书写格式的训练,如在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时,不是直接写出算术平方根,而是通过平方运算来求算术平方根,非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来表示.

“逐步深化”是指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题目按不同的“梯度”组成题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按由浅入深的原则加以使用.

2.知识拓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用以下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知识的拓展:

内容:例 已知x?2?解:因为 x?2和

y?4?0,求yx的值.

y?4都是非负数,并且x?2?y?4?0,所以 x?2?0 ,y?4?0,

x2解得x=2,y= -4,所以y?(?4)?16.

意图: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中两层含义的认识,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效果:达到能灵活运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目的.

课后还可以布置相应的拓展性习题: 内容:1.已知x?1??y?2?2?2z?3?0,求x+y+z的值. 22.若x,y满足2x?1?1?2x?y?5,求xy的值. 3.求x?x?5?5中的x.

4.若5?11的小数部分为a,5?11的小数部分为b,求a+b的值.

5.△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b满足a?1?b2?4b?4?0,求c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x?

311322≥0,?y?2?≥0,z?≥0,且x???y?2??z??0 ,

2222

所以x?31132=0,?y?2?=0,z?=0,解得x?,y??2,z??,所以x+y+z= ?3.

22222.因为2x-1≥0,1-2x≥0,所以 2x-1=0,解得 x=

1115 ,当 x=时,y=5,所以 xy=×5=. 22223.解:因为x-5≥0,x?5?5?x≥0 ,所以 x=5 .

4.解:因为3?11?4 ,所以5?11的整数部分为8,5?11的整数部分为1,所以5?11的小数部分a?5?11?8?11?3,5?11的小数部分b?5?11?1?4?11,所以

a?b?11?3?4?11?1.

225.解:由a?1?b2?4b?4?0,可得a?1?(b?2)?0,因为 a?1≥0,(b?2)≥0,

2所以a?1=0,(b?2)=0,所以a = 1,b = 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有:b- a < c < b+a ,

即1 < c < 3.

搜索更多关于: 11中 八 2.2.1.杨静 的文档
11中 八 2.2.1.杨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9ws18l0k4oweh0pis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