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作者:何丰年 王玉宏
来源:《成才之路》2020年第22期
摘 要:新课标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体现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文章对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并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具体的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98-02
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对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和研究,并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还有很大研究空间,本文就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落实进行研究。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概述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后,教育部门在制定学科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目标中。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版)》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以及教育改革要求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开始着手对其进行修订,并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明确提出该学科核心素养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之后2020年对此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指出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本文主要在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阐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二、 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九零后”人群都是在信息社会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以及适应时代需求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所谓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与技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高效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真正成为对社会发展有推动力的人才。但是调查发现,高中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