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红甸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9 15:15: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红甸回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先进事迹材料

自20XX年12月文山州涉平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以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队的指导下,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实施“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创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六大工程为主线,以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三大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红甸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抓组织领导,为创建活动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乡党委、政府从结合“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深入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二是制定切实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创建标准。乡党委、政府每年根据形势

的需要,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和阶段性要求,确保创建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三是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及相关单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抓宣传教育,借助载体扩大社会影响 在创建活动中,我乡采取会议、走访、黑板报、文艺演出、播放电影、设置宣传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是以会代训推进宣传。充分利用召开乡村干部职工会议时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引导,促进乡村各民族干部对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再学习,有力助推了全乡开展创建活动宣传工作的开展。二是深入群众走访宣传。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与开展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乡村干部在深入村寨督促指导工作的同时,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截至目前,乡村干部开展走访宣传累计达900余人次,走访村达100%,受教育群众1.2万余人。三是寓教于乐深化宣传。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各种民族节日活动,引导各农民文艺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族歌舞节目,让各族群众从活动节目中感受和体会到各民族团结如一家的浓厚氛围,并受到教育。四是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累计投入资金7.1万元,制作大型跨路广告牌2块;建路沿墙体宣传栏1道,广告牌1块;刷写墙体固定标语43条,悬挂横幅35条,刊出黑板报91期,

制作展板25块,制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宣传册300余册,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五是加大爱国主义教育。为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杜绝外部宗教势力渗透,乡党委政府与县司法局、民宗局联合在茂克清真寺举办了3期爱国主义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除本乡宗教届人士外,还有全县各清真寺管委会成员、阿訇及广大群众,受教育人员达800余人次。通过培训活动,对我乡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抓机制建设,发挥维护民族团结长效机制作用 通过两年多的示范创建工作,红甸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有效机制,成为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一是建立宗教人士定期不定期座谈机制,坚持适时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学习有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二是坚持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等活动,坚持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挂村制度,进一步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团结,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维稳重心下移,坚持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整治措施,坚持完善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机制,重点解决事前排查、夯实基础的问题,确保及时有效化解矛盾隐患,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四是加强各民族交流,在有效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成立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抓工程产业项目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创建活动的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加大小集镇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积极整合小集镇建设资金加快小集镇建设,完成红甸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解决了红甸农产品、生猪交易难的问题,缓解了群众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状况,为当地群众和外地客商提供了一个环境相对较好的交易平台。建成红甸和茂克2个垃圾堆放场,配置了红甸街保洁人员,有效改善群众乱堆乱放垃圾的习惯,促进了红甸特色小集镇建设的推进。二是积极配合抓好朝阳片区烟水工程的实施。全面完成涉及平坝寨村委会康家寨、熊家寨及牛腊冲3个村的高位水池、管道铺设、机耕路等项目。三是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四是积极争取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茂克村、上路得、下路得等自然村进村公路及村内道路的硬化,完成茂克2926米排洪排涝沟渠及茂克肉牛育肥养殖小区的建设。五是完成全长3.8公里山后新寨三面光沟的建设,有效解决1800余亩田地的灌溉问题。六是针对红甸街天以路为市,人挤车堵,秩序混乱的现状,争取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建成花小公路至林业站320米沥青路面、林业站至卫生院380米混凝土路面。按照县人民政府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文件精神,引进文山大地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建设农贸市场,规划服务功能有鲜肉禽蛋、副食果蔬、日杂百货、生产资料、停车场等,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七是在市水务局的支持下,完成了从山后水库引水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了红甸街、小红甸、茂克、平坝寨上下寨等村的安全饮水困难。八是加大安全饮水工程及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改善群众用水环境。完成山后水库至红甸6.5公里供水管网工程、糯乍比57口吊井工程,有效提升了项目村群众用水安全。积极配合州、市“文砚平”应急供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完成花庄至稼依、红甸段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为解决全乡饮水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完成茂克153口旱地水浇地小水窖,平坝寨、八家寨、茅草冲等3条共5000米三面光沟和平上寨机井配套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全乡水利化程度,新增灌溉面积5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2500余亩。九是校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民办红甸民族幼儿园和红光幼儿园建成招生。

民生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卫生茂克卫生室建设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小六寨卫生室的建设正有序推进。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推行好此项工作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任务落实到位。三是抓好危房改造及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创建活动以来,向上级争取危房改造和地安工程建设资金,完成对420户农村特困户、贫困户住房进行危房改造工程,其中:拆除重建270户,修缮加固150户,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四是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节能灶等节能节柴农村实用先进技术,截止目前全乡共完成沼气池配套建设254户。同时加快农村清洁项目的建设与推广,改造农村卫生场所200户。四是繁荣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积极争取项目

红甸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iyb6m5ee1xkfw968ko77t6k14pg601b1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