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3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2m/s、≥15m/s、≥17m/s)日数、日降水量(≥0.1mm、≥1mm、≥5mm、≥10mm、≥25mm、≥50mm、≥100mm、≥150mm、≥250mm)日数、日平均总云量(<2成、>8成)日数、日平均低云量(<2成、>8成)日数、日最低地面温度≤0℃日数、日积雪深度(≥1cm、≥5cm、≥10cm、≥20cm、≥30cm)日数 天气现象日数(雨/雪/冰雹/雾/轻雾/露/霜/雨凇/雾凇/积雪/结冰/沙尘暴/扬沙/浮尘/霾/大风) 日降水量日数从20-20时日降水量中统计。 从日天气现象值中,统计各类天气现象出现的日数。 分别统计当月各日的日照时数占日照百分率(≥60%、≤20%)日数 本站该月16日可照时数的60%或以上和20%或以下的日数。 (5)月频率

统计项 统计方法 某风向月频率为月内该风向(2分钟风速风向记录)出现的回数占全月各风向(包括静风)记录总次数的百分比(按24次定时值统计),即: 某风向月频率=该风向全月出现回数÷全月各风向记录总次数×100% 16方位(含静风)各风向频率 风向频率取整数,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风向频率<0.5时,频率记0,记录实有记录数;某风向未出现,频率栏空白,参与统计的记录数为0。 一月中,2分钟风向定时值缺测60次或以下时,各风向频率按实有记录数统计,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缺测61次或以上时,月各风向频率按缺测处理,但需记录实有记录数。 能见度月频率为月内某现象出现的次数占全月定时观测记录总次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能见度(<10km、<5km 、<1km)频率 为:f?m?10000 n式中f表示月内出现频率,m表示该现象在月内出现的次数,n表示全月观测记录总次数。 一月中各定时值缺测占应观测次数的比例为1/12或以下时,按实有记录统计,并记录参与统计的记录数;缺测比例大于1/12时,月频率按缺测处理,但需记录实有记录数。 4.3.5 年值统计 (1)年平均值

统计项 年平均本站气压、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值由12个月平均值计算求得,计算公式为: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水汽统计方法 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2分钟)、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低云量、年平均地面温度、年平均日最高地面温度、年平均日最低地面温度、年平均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年平均深层地温(40cm/80cm/160cm/320cm)、年平均草面(雪面)温度、年平均日最高草面(雪面)温度、年平均日最低草面(雪面)温度 x??xi?112i 12式中xi表示第i月的月平均值,i=1,2,…,12,示年平均值。 x表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等于年平均日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日最低气温之差。 年平均气温日较差 当年平均日最高气温或年平均日最低气温缺测时,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按缺测处理。 根据年内每日24次整点2分钟风向、风速记录,先统计该年各风向的风速合计值和出现回数,然后按下式计算:某风向年平均风速=该风向的风速年合计值/该风向出现16方位各风向年平均风速 回数。某风向出现回数为0时,相应风向年平均风速等于0。 年内至少有一月各风向月平均风速缺测,则各风向年平均风速缺测处理。 (2)年极值

统计项 年极端最高本站气压、年极端最低本站气压、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最大气温日较差、年最小气温日较差、年最小相对湿度、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年极端最高草面(雪统计方法 从12个月的月极值中挑取最者,并记录第一个最值出现的月份和日期,统计记录最值出现日数。 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年极端最高草面(雪面)温度:如果4-9月全部缺测,则为缺测,否则从12个月的实有月极值中挑选极值,记录实有记录数。 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年极端最低草面(雪面)温度:如面)温度、年极端最低草面(雪面)果1-2、12月全部缺测,则为缺测,否则从12个月的实有月极值中挑选极温度 值,记录实有记录数。 从5-9月中挑选最高月平均气温,从1-4月和10-12月中挑选最低月平均气气温年较差 温,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减最低月平均气温得气温年较差。当最高月平均气温或最低月平均气温缺测时,气温年较差按缺测处理。 年最大风速、年最大风速的风向、年极大风速、年极大风速的风向 16方位各风向年最大风速 年最大(极大)风速从12个月的最大(极大)风速中挑取最大者,并记录第一个最大值对应的风向及出现月份和日期,统计记录最大值出现日数。 从各风向1 – 12月的最大风速中挑取。 从统计的16方位(含静风)各风向年频率中,挑取频率最大者对应的风向,即为年最多风向。当年最大频率有2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若回数又相同,则挑其平均风速最大者。当某风向与静风出现频率同为最多年最多风向、年次多风向 时,则挑取该风向为出现频率最大者。 当静风的出现频率为最大者时,则需挑取年次多风向。年次多风向选取方法同年最多风向。 年最大日降水量 年最大小时降水量 从12个月最大日降水量中挑取第一个最大者,记录相应的月份和日期。 从12个月最大小时降水量中挑取第一个最大者,并记录相应的月份和日期。 以1分钟为步长,从1-12月的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滑动挑取最大的5、10……1440分钟累计降水量及开始时间。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挑取不受日、月界的限制(但不跨年挑取)。各时段年15个时段(5、10、15、20、30、45、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只有当1440分钟(24小时)年最大降水量≥10.060、90、120、180、240、360、540、毫米时才挑选。全年中任意1440分钟(24小时)最大降水量都不足10.0720、1440分钟)年最大降水量 毫米时,15个时段记录均空白(不统计)。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记出现次数。 当某分钟降水量缺测时,视该分钟降水量为0,参加统计。 从该年20-20时日降水量中,统计日降水量≥0.1mm的最长连续日数,并统计其相应的连续各日降水量的累计值,记录止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可上跨月、年挑取。 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年最长连续最长连续降水日为1天时,日数记1。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2次或以上相降水量、年最长连续降水止日 同时,挑连续各日降水量最大的一次;若量又相同,则不记止日,仅记次数。全年各日降水量均<0.1mm时,日数记“0”,不记降水量和止日。某日降水量缺测,视为无降水(中断降水过程)。 从该年20-20时日降水量中,统计日降水量<0.1mm的最长连续日数,并记录连续期间的止日。连续无降水日数可以上跨月、年挑取。 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年最长连最长连续无降水日为1天时,日数记1。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2次或以续无降水止日 上相同时,不记止日,记次数。某日降水量缺测,视为有雨(中断无降水过程)。 从该年各连续降水(日降水量≥0.1mm)过程中,挑取降水总量最大者,并统年最大连续降水量、年最大连续降计相应的降水日数,记录止日。可上跨月、年挑取。 水日数、年最大连续降水止日 最大连续降水量出现2次或以上相同时,挑连续日数最短的一次;当连续日数又相同时不记止日,记次数。全年无降水时,降水量记0,不记连续日数和止日。 年最大积雪深度、年最大雪压 年最大冻土深度 电线积冰最大重量及相应直径、厚度、出现月日 年最大积雪深度(雪压)直接从各月最大积雪深度(雪压)中挑最大者。 从各月最大冻土深度中挑取最大者。 从各月电线积冰最大重量中,挑取最后一次出现的最大者,并记录相应直径、厚度、出现月份和日期。 (3)年总量

统计项 年降水量(20-20时、08-08时)、年固态降水量(20-20时、08-08时)、年蒸发量(小型)、年蒸发量(大型)、年日照时数 由年日照时数与该年可照总时数相除求得,以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月总量为该月日总量之和,计算公式为:S统计方法 ??xi。 i?112式中xi表示第i月的月总量值,i=1、2、…、12,S表示年总量值。 p?年日照百分率 式中p表示该年日照百分率,h表示年日照时数,t表示年可照总时数。年可照总时数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附录4计算。 当年日照时数缺测时,该年日照百分率按缺测处理。 h?10000 t(4)年日数

统计项 日最高气温(≥30℃、≥35℃、≥40℃)日数、日最低气温(<2℃、<0℃、<-2℃、≥10m/s、≥12m/s、≥15m/s、<-15℃、<-30℃、<-40℃)日数、日最大风速(≥5m/s、≥17m/s)日数、日降水量(≥0.1mm、≥1mm、≥5mm、≥10mm、≥25mm、≥50mm、≥100mm、≥150mm、≥250mm)日数、日平均总云量(<2成、>8成)日数、日平均低云量(<2成、>8成)日数、日最低地面温度≤0℃日数、日积雪深度(≥1cm、≥5cm、≥10cm、≥20cm、≥30cm)日数、日照百分率(≥60%、≤20%)日数、天气现象日数(雨/雪/冰雹/雾/轻雾/露/霜/雨凇/雾凇//积雪/结冰/沙尘暴/扬沙/浮尘/霾/大风) 由12个月相应的月日数累加而得。 年日数:S12统计方法 ??xi i?1式中xi表示第i月的月日数,i=1、2、…、12,S表示年日数。 (5)年频率

统计项 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kt30aa8d8xswm2y1h0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