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分解与ATP合成 C. 液泡: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对丙酮酸氧化分解并有ATP的合成,B正确;植物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中心体在有丝分裂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正确。
【点睛】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这是因为线粒体内有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呼吸酶,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生物照常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也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呼吸酶,所以有氧呼吸不一定有线粒体。
2.“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 或 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氨基酸 B. 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C. 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RNA酶
D. 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更易被人工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基因的表达过程,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知识点
较为综合,难度适中。
【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翻译过程,翻译是以氨基酸为原料的,A正确;由题干信息“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可知,该系统具有表达能力,即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B正确;RNA酶会破坏RNA结构,故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不应添加RNA酶,C错误;因该系统是在细胞外进行,操作环境更便利,故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更易被人工调控,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明确“表达”的含义: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3.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池水中的K+进入丽藻细胞 C. 蛋白质可经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D. 胞吐运输的都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核孔的功能、质壁分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理解质壁分离的水分运输方向,识记核孔的功能和结构,属于中档题。
【详解】温度可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进而影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A正确;池水中的K+进入丽藻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耗能,B正确;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胞吐运输的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中的NO等,D错误。 【点睛】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在神经细胞电位变化时,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
4.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B. 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D. 衰老的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加快,因此老年人会长“老年斑” 【答案】A 【解析】 【分析】
+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象与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A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无核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相关基因不处于活动状态,B错误;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能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C错误;老年人会长“老年斑”是因为衰老细胞色素积累导致,D错误。
【点睛】细胞内衰老细胞的特点: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5.黄胸鼠入侵到某山地后,对该山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鼠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 黄胸鼠入侵初期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接近“J”型 C. 黄胸鼠分布在该山地的不同高度处,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黄胸鼠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入侵物种黄胸鼠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运用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而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A错误;黄胸鼠入侵初期,因为环境条件优越,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接近“J”型,B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黄胸鼠为同一物种,分布在该山地的不同高度处,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而降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点睛】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6.戈谢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是某家庭该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II3和II5该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
B. 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在男性与女性群体中相同 C. 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 通过基因诊断可判断胎儿是否带有该病致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4号为患病女性,而1号和2号为正常个体,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位于常染色体。可设该病由A、a控制,则1、2号个体基因型为Aa,4号个体基因型为aa。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II3和II5的基因型均为1/3AA和2/3Aa,则两者该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A正确;该病位于常染色体,故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在男性与女性群体中相同,B正确;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错误;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通过基因诊断可判断胎儿是否带有该病致病基因,D正确。
【点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谱系特点: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与性别无关;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大为增高。
7.火灾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有研究人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生物圈中_________被打破。
(2)一场火过后,森林在自然恢复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 利于新植株的迅速生长。
(3)火灾后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重新构建所依据的主要理论是_________。
【答案】 (1). 碳循环的平衡 (2). 一段时间内较快增加 (3). 大火过后,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地表光照更加充足 (4).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考点基础,旨在考查考生定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不断积累之后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被打破; (2)火灾过后,因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地表光照更加充足,利于新植株迅速生长,故在森林的自然恢复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较快增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