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页—第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 2、各种图片、米尺等。 教学课时:11课时
小数的意义————————————————————2课时 测量活动(单位换算)———————————————1课时 比大小——————————————————————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运算一)———————————1课时 量体重(小数加减法运算二)————————————1课时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练习二——————————————————————2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页—第6页的“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1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准备学习资料。
2、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教师出示书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数所表示的意思。 二、小数的意义 (一)学生尝试解决。
1、一盒火柴的价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本作业本的价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个盒子的宽是0.1米,谁知道这也就是多长?教师鼓励学生猜一猜。
师: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猜“1厘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这个盒子的长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二)教师引导探索。
1、出示一条线段,如果这条线段的长是“1”,请你想办法得到0.1,标出来。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可以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十分之一,也可以用0.1表示。 教师再指名进行回答,最后同桌互说。
教师:你能表示出0.4吗? 学生尝试。集体订正。
教师:你能解释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学生进行解答。 2、1分也就是多少元?0.02米,也就是多长?猜一猜。能说一说想法吗?学生猜想后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是受什么启发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1=1/10 0.3=3/10 0.01=1/100 0.04=4/100 说一说你的发现吧。学生根据探索的结果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数和什么数联系特别紧密?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几个等式吗?你觉得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三、运用拓展
1、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20份? 2、0.03米就是多长?为什么?0.12米呢?
3、这个正方形表示1,把它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 ),也可以表示成
( )。如果要表示59份呢?0.013、0.21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0.001米也就是多长?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30毫米? 四、练习提高
1、第6页第1题。 2、第6页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方形图片 小数的认识
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0.1。 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0.01。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0,也可以表示0.001。
第2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二)
教学内容:第2页—第6页的“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
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个0.01?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 (4)6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 二、探索小数的数位
(一)学生自学自学提纲: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3、与你的同桌相互检查学习效果,给完成好的同学画一颗星。 (二)学生汇报。 1、指名汇报。
(1)教师指两到三名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汇报。 (2)集体订正,学生互评。
(3)认识今天新学习的数位“十分位”、“百分位”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板书:8848.13
(1)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2)“1”表示多少?“3”呢?相应的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一说各数位名称的意义。)
2、第4页的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第5页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数学游戏。
课本第4页的数学游戏“涂一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涂。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数位顺序表
学生举例
第三课 时 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页—第8页的“测量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点:1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