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解剖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1. 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的异同 表皮细胞 气孔器 双子叶植物 扁平不规则形,嵌合排列 保卫细胞为肾形,一般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在靠近气孔处较厚 厚角组织 幼茎、叶柄、花梗、大的叶脉以及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中 细胞成熟时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和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有一定的分裂潜能 角隅厚角组织,腔隙厚角组织,板状厚角组织 禾本科植物 扁平砖形,有长细胞和短细胞,沿细胞长轴排列,上表皮有泡状细胞 保卫细胞为哑铃形,有副卫细胞,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在细胞狭窄处较厚 厚壁组织 单个或成群、成束穿插分布在其它组织之间 细胞成熟时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有木质化加厚的次生壁 石细胞和纤维 2.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 分布 特点 种类 3. 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维管柱又由中柱鞘,相间生的维管束,及薄壁细胞组成。 不同点: 表皮 皮层 双子叶植物 表皮细胞扁平长方形,外壁外突形成根毛 同双子叶 一般无外皮层,内皮层细胞常为凯氏带加厚 内皮层细胞为五面或六面加厚,有通道细胞 中柱鞘可形成侧根等,但不会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薄壁细胞不能脱分化产生维管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大于六原型 中央常有髓 单子叶植物 维管柱 中柱鞘可形成侧根等,可参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薄壁细胞能脱分化产生维管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一般不超过六原型 中央则为后生木质部,一般无髓 4. 比较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 不同点: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根 根的表皮有根毛,无气孔器,属于吸收组织 根的皮层较茎的厚,且有外皮层与内皮层的分化,无厚角组织和同化组织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维管束为间生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一般无髓 1
茎 茎的表皮有气孔器,外壁角质化加厚,有表皮毛,属于保护组织 茎的皮层无外皮层与内皮层的分化,有厚角组织与同化组织 茎的维管柱无中柱鞘,维管束为并生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且有髓和髓射线
5. 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的茎维管束是环状排列,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禾本科植物的茎维管束是散生或者两环排列,因此无明显的皮层和维管柱,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三个部分 表皮 皮层 或基本组织 维管柱或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 表皮细胞为长细胞,气孔器由肾形保卫细胞组成 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紧贴表皮的机械组织为厚角组织,皮层比较明显 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 维管束成环状分布,维管束连续或彼此分离 维管束为并生外韧无限维管束,有髓和髓射线。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成直线排列 禾本科植物 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气孔器由哑铃形保卫细胞和菱形副卫细胞组成 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紧贴表皮的机械组织为厚壁组织,厚壁组织连续分布成环或被绿色组织分隔 无明显的维管柱。 维管束成散乱或两环分布,彼此分离,外环较小,内环较大 维管束为并生外韧有限维管束,无髓和髓射线,有维管束鞘。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成V形排列 6.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片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不同点: 表皮 双子叶植物 表皮细胞扁平无规则形,嵌合排列,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肾形。 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等面叶和异面叶 叶脉为网状脉,叶脉结构随分枝而逐渐变简单, 维管束中有形成层,无维管束鞘。 维管束上下的机械组织是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禾本科植物 表皮细胞为扁平长方形,成纵向排列,气孔器由两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及两个副卫细胞组成;且上表皮中还有泡状细胞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 为平行脉, 维管束中无形成层,有维管束鞘。C3,c4植物的维管束鞘,C4植物维管束外具有花环结构 维管束上下的机械组织是厚壁组织 叶肉 叶脉 7.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中没有皮层,中央一般为呈辐射分布的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中, 而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有时有皮层,中央为髓。 8. 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答: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射线,没有皮层;根的初生结构中有皮层没有射线。 9.简述侧根的发生规律
侧根在母根上的发生位置具有如下规律:如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的发生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如胡萝卜)或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如萝卜);三、四原型的根,侧根
2
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在多原型根上,侧根是对着初生韧皮部发生的。 10.如何区分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射线被纵切,其他的结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等)均被横切,可观察到同心分布的年轮,射线自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显示射线的长度和宽度。
径向切面:所有的结构都被纵切,可观察到纵向分布的导管和纤维,射线呈横向分布,显示其高度和长度
切向切面:射线被横切,其他的结构均被纵切,射线呈梭形,显示其高度和宽度 11.简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12花粉母细胞(2n,2N)?减数分裂????二分体(2n,N)?减数分裂?????四分体(n,N)?单核花粉粒(即小孢子,n,N)
营养细胞(n,N)?有丝分裂????生殖细胞(n,N)?有丝分裂????精细胞(n,N) 精细胞(n,N) 二核花粉粒 三核花粉粒 (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 (含两个精子和一个营养细胞)
二核花粉粒(70%的植物)与三核花粉粒(30%的植物)都是雄配子体,他们都是成熟花粉粒 12.简述花粉囊壁的功能
花粉囊壁在达到完全分化时期,从外到内的细胞层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当花药裂开后,通常只有表皮和纤维层。
表皮:1层,由幼花药最外一层细胞经垂周分裂而来,有明显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药室内壁:1层,药室内壁初期贮藏大量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花药接近成熟时内切向壁和垂
周壁发生纤维化加厚,花药成熟时在相邻花粉囊间裂开,花粉散出.
中层:1-4层,中层细胞内贮藏着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当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受
挤压逐渐解体,在成熟的花药中一般不存在中层。少数植物如百合有。
绒毡层:1层,初期是单核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通常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胞质分裂,
所以常具有双核或多核,①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成起营养和调节作用,②合成识别蛋白,运送到花粉粒的外壁上③能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使单核花粉粒分离,④降解产物作为花粉合成DNA,RNA,蛋白质和淀粉的原料,花药成熟时,提供构成花粉外壁中的孢粉素,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接近完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解体、最后消失。 13.简述胚囊发育的过程和功能
胚囊发育和形成过程简示如下:
发育??四分体(n,N)?珠孔端三个消失,一个?????????单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2n,2N)???减数分裂????二核胚囊?有丝分裂????四核胚囊?有丝分裂????八核胚囊?分化???成熟胚囊核胚囊(n,N)?有丝分裂(雌
3
?卵细胞(n,N)??2个助细胞(n,N)配子体)?
中央细胞(2n,2N,如果对于每一个极核,则为n,N)??3个反足细胞(n,N)?以上胚囊发育和形成过程为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自然界中81%的被子植物属于此种类型
成熟胚囊的结构和功能:
成熟胚囊又称雌配子体,包括8个细胞核,组成7个细胞,也称为7细胞8核胚囊。结构和功能如下:
a. 反足细胞,3个,靠近合点端,在结构和数量上变异很大,靠近珠心的细胞壁上常有内突,
具有传递细胞的特征,细胞中含丰富的的细胞器和营养物质,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对胚囊的发育具有吸收、转输和分泌营养物质等功能。
b. 中央细胞,1个,含有两个极核,受精前,两个极核融合成一个二倍体的极核。中央细胞
是胚囊中最大的细胞,位于胚囊的中央,细胞高度液泡化,含丰富的的细胞器和营养物质,代谢活跃,受精后形成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
c. 卵细胞,1个,是胚囊中最重要的细胞,也称为雌配子,细胞极性明显,液泡靠近珠孔端,
细胞核靠近合点端,细胞壁由珠孔端向合点端逐渐变薄,以至于有的区域无细胞壁,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
d. 助细胞,2个,靠近珠孔端,与卵细胞排列成品字型。靠珠孔端的细胞壁内突形成丝状器。
液泡靠近合点端,细胞核靠近珠孔端,细胞壁由珠孔端向合点端逐渐变薄,有的区域无细胞壁,细胞代谢活跃,受精后消失。作用①经过珠孔区从珠心、珠被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到胚囊中②合成和分泌趋化性物质,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伸入胚囊③是花粉管进入和释放内容物的场所,有助于精子移向卵细胞和中央细胞。 卵细胞和助细胞合称为卵器。
1.复习时应遵循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主线,充分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细胞构成以及功能,并加以比较,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2. 掌握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茎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如果有次生结构)的模式图,并知
道如何区别这些图。
3. 能够结合植物的解剖结构知识对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加以分析,说明原因。 4.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比较、总结会有助于大家的学习。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