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研究
作者:朱慧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 要】材料是一切活动之本,因此近年来关于幼儿园各项活动材料的研究越来受到同行及研究者们的关注,但已往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关注到小班这个刚入园的群体,乃至当笔者开始着力于观察、研究小班区域活动及其材料的投放情况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材料都只是固定堆放在那里,完全忽略了去思考是否适合、是否需要、是否有趣味性等。小班幼儿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而材料是幼儿认知的中介和桥梁,也是幼儿智慧的来源。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投放的材料来表现的。本文就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策略
陶行知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如果兴趣是活动的前提,那么材料必定是坚实的垫脚石。如果材料缺乏,将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果材料的投放,幼儿的年龄特点被忽视,不能体现难易或层次差异,又或许是幼儿不喜欢不感兴趣,那该区域便会形同虚设。因此,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更要能够增强幼儿的智慧和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巧投材料,类少量多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譬如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刚入园无区角概念,也无任何区域活动经验,在他们眼里,区域活动也许只是一个新鲜有趣的“游乐场”,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所呈现的状态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也比较单调,以模仿为主,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如扮演区中的爸爸妈妈,往往只是重复摆弄家里的东西,又或者仅仅是泡奶烧饭,简单重复此类。这就需要教师反思材料投放,以往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或者按照成人的意愿投放各式玩具、餐具,但实际上,在游戏时往往就会出现玩具餐具堆满桌子柜子,幼儿却仍然为了同一个物体而争执不休的情形。归根究底是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概括力和灵活性较差缘故,故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在模仿同伴进行游戏时,就容易因同种材料不足从而造成争抢现象。因此,在区域的创设以及材料投放中,教师应遵循“类少量多”的投放原则,保证同种操作材料数量上充足,激发幼儿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提高材料的有效性。 二、智集材料,因地制宜
在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提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和可变性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欲望。此外,根据我园处于乡镇的地域特点,教师恰可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丰富、优化区域材料。一是自然物的艺术化,大自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