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19:30: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

[限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栩栩(xǔ) 晓梦(xiǎo) ..B.驿馆(yì) .

未卜(bǔ) 驻马(zhù) ..

杜鹃(juān) .

马嵬(ɡuǐ) .

惘然(wǎnɡ) .

C.庄生(zhuānɡ) 厮守(sī) ..华年(huá) 追忆(yì) ..

乞巧(qǐ) .

D.一弦(xián) 哗变(huá) 七夕(xī)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嵬wéi。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霄拆,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霄—宵。拆—柝。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

解析 “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沧海月明珠有泪 ..

D.犹及清明可到家 ..

解析 “故国”应释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多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答案 B

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宵柝 D.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 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答案 C 二、探究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7.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诗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题,三、四句使用“庄周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

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

8.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一联是对上文的总结。“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难怪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哭刘蕡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注] ①刘蕡(fén):李商隐的友人。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疾风骤雨式的气氛。

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

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D.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一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解析 B项,“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判断有误。生离的思念更衬托出死别的悲伤,但不是“反衬”。

答案 B

10.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意思是我只能像潘岳那样撰写诔文,致以无限的哀思,而不能像宋玉作《招魂》那样使您起死回生。“只能……不能”,前后形成正反映衬,同时又运用了“宋玉”“招魂”这一与屈原相关的典故,来表达表达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

答案 用典自比,正反映衬。说明自己只能写祭文哀悼亡友,却无法招魂使其复生,表达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 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②①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yjj7df5x7yogl1itk20zdc523y3q00i1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