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中国绘画中的情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5:03: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国绘画中的情感

作者:国画 余荣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期

摘 要:在真正的绘画厉程中,每个执笔的人都在阐述一种对生命对万物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见解与看法。世界偶尔苍茫,偶尔奇妙,偶尔残酷,总之它是多变而不墨守成规的。这种种多面诞生出了很多难以言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沁人心脾的过程中升华出人类灵魂深处的种种悸动,这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物质状态,最终在历史的沉淀中塑造成了生命蠕动的意义。这种状态既是情感,被赋予其情感的作品是高尚而唯一的,笔者借用罗中立、方楚雄、袁武三位画家及他们在自身艺术追求的过程中一直寻找的东西,在此阐述国画中情感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绘画情感;作者经历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017-02在1991年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的一本转体书《花香自有蜜蜂来》中,讲述了近代艺术家李可染、徐希、贾又福、李苦禅等人一生对绘画的追求与他们持之以恒的足迹。他们对艺术的信仰支撑出了一生的历程,在困境与机遇中的态度,使人读出了真正的作品必须出于每个人对万物读解过程中那一瞬间心灵深处的顿悟。那是一种画家在其思想境地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蜕变。浓缩了人生经历的一笔笔收获,无比珍贵。例如蒋兆和的那些以饥荒年代为背景的绘画作品,在灾民的表情上刻画出的疲乏,痛苦,麻木,倔强、希望是一致的!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跨时空去追溯很多历史中晚辈人所错过的故事,从而他们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朽。绘画来源于人类对生命、对自然一触即发的情感。 一、亲情——罗中立

罗中立的《父亲》是一幅饱含着天下父亲所有情感和形态的真挚之作,在这幅作品的绘制过程中,也曾受到过当时政治社会的影响,画面中父亲的裹头布右侧插了一支圆珠笔,为的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对知识求索与追求,其实也在响应当时政治情形的要求。但这一点并不是这幅画中的主旨,《父亲》一画是罗中立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像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人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尤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会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颤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人感到这是一个饱经苍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搜索更多关于: 论中国绘画中的情感 的文档
论中国绘画中的情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55f5bati7dd7d92wae4uc568cqcf01a1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