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赤也为之小 B. 不耻相师 C.始速祸焉 D.吾与点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加之以师旅 C.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D.圣人无常师 2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静女》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展示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诗画场景,极具特色。
B.《雨霖铃》描写了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情人的惜别情景及设想离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表达了难以割舍的离愁,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C.《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退之谈“从师的事”的一篇论说文,全文着重论述了选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老师。
D.《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散文,表面上批评六国,实际上讥讽北宋,是为反对朝廷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而写的。全文紧紧围绕“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侧重运用对比论证,增强论点鲜明性、深刻性。
主观题(108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7小题,共22分) (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② 。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5.默写出文中划线部分内容。(2分) ① ②
26.从炼字、修辞角度赏析划浪线语句之美,各举一例。(4分)
27.简要分析下阕如何塑造周瑜这一形象的?(3分)
28.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9. 概括本词主旨。(3分)
(二)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学,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暇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
5
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的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你跟我来,”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30.选文①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答:
31.结局的安排是本文的绝妙之所在,试分析妙在何处?(3分) 答: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6
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
3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什么句式?(2分)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六、口语交际(8分)
36. 某中学的一位高一的学生身患白血病,家里倾其所有,也无法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为此,该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一位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捐钱之后,对着话筒作了一次讲话。请联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为这位捐款的同学拟一篇即席发言,字数200字左右,发言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校名。
七、综合实践(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新村一次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请你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二】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实践。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名著,说说推荐的理由,并简要概述这本书的内容。(6分) 我推荐的名著: 我推荐的理由: 名著内容: 八、应用文写作(10分)
38. 不知不觉间,进入高三已经两个月,请仔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点点滴滴,撰写一份语文学习总结,字数200字左右。
九、作文(50分)
39.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
7
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语文答案 一.1. C 2. D 3. A 4. D 5. A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语义重复,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6. B 7. B 8. B 9. B 10.D
二.11——14BCDD
三.15——18CCDD 19——24BCCDAC 四.①强虏灰飞烟灭(1分) ②一尊还酹江月(1分) 26.答案: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1分)“雪”借喻波涛,(1分) “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1分)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的画面。(1分)
27.答案:直接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侧面烘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3分) 28.答案:“人间如梦”,人生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多少风流人物尚且禁不起流光淘洗,何况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自己。(1分)“一樽还酹江月”是祭奠,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1分)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1分)
29.答案:本词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也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1分)
30. 此处的环境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它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它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4分) 31. 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1分)从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看,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1分)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1分)
说明:以上简答题答案学生只要答出关键词即可,意思没有大的偏差亦可。 五.文言文阅读
32. 速,招致,形作动;洎,等到 33. 被动句
34. 以至于发展到颠覆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溃秦军。 35.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六.36. 略七.略37.八.略38.九.39. 评分以高考评分为标准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