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填筑的砂砾土料严格按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的砂砾料场开采选用,在施工过程中亦注意做抽检工作。不合格的土料坚决不使用。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在料场开挖时应分层开采,挖除表面腐植土和不合格的土类,并按土质的类别保留边坡,设截、排水沟,防止塌方及污水杂物污染土料。
C.对垂直路轴线方向的接缝采用斜面相接,坡 度 采 用1:5。纵向接缝采用平台和斜坡相间形式,铺料前应将旧路坡挖成台阶状,结合面的新老土料应拉毛。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尽量做到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
铺料至路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超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宜为10cm,机械铺料宜为30cm。
填筑中,若发现 “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D.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的搭接宽度,平行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0.5m,垂直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3m;
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路轴线;严格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
E.碾压完成后,由试验员按要求做试验,合格后由质检员报监理人员签证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则及时补压,再行试验。
4、土方填筑质量保证措施
(1)按规定提取土样,按规定做够土的各项土力学指标试验,尤其是土的强度(承载比)试验CBR值。
(2)土源变更,土质变化时,必须重新取样,重新做试验。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 (4)每一层填松土后,首先应检查含水量是否接近最佳含不量,若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过多(一般大于3%以上),就得进行翻松、晾晒。当松铺土层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须经过人工或机械整平,并检查松铺厚度后,方可进行碾压。
(5)应配备足够的土石方施工机械,机械不配套,未足额到场,禁止开工。 (6)碾压、检查压实厚度及压实度
分层填筑,严禁如补丁块填补。每500m2应作一组太衬密度检查。 (7)必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填土速率宜用试验方法确定:
37
a.地面沉降速率:埋置沉降板,每隔1-2天观测一次,要求中线表面沉降量不大于10mm;
b.边桩水平位移:埋置边桩长1.0m-1.5m,打入地面以下1.0m左右,要求日水平位移不超过5mm。
4.6.19 水泥石屑路面铺筑作业
1、测量放样
水泥石屑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点。并符合规范要求。凡验收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石屑层。
施工放样。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石屑层边缘的设计高,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和移动,或者施工中有疑难时,应及时补桩抄平。
2、备料
材料选择: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石粉渣,水泥宜用31.9Mpa的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不宜用高强度水泥,石粉渣必须干净,最大粒径不超过1cm。
选料的运输及堆放:各种不同材料应隔离,分别运输分别堆放。在潮湿多雨天气施工时,应覆盖、保护防雨淋。水泥防潮更为重要。路面应清除杂物,打扫干净。
3、拌和
集中拌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拌和必须以机械拌和,水泥与石粉渣用量比大致为6:94,拌和水量为5%左右。 拌和机与摊铺能力要互相匹配。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应试拌试运转,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并保持一致。
拌和出来混合料的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的含水量正好是最佳值。因此在拌和过程中应根据天气、进度等多种情况调整加水量。
38
当采用连续式的拌法施工时,应注意验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4、摊铺作业
本工程采用平地机摊铺。个别面积较小的路段可以采用人工摊铺。
将水泥石粉渣的混合料通过自卸车直接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也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卸下混合料量应通过计算确定。
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实度摊铺均匀。
设一个3~5人的小组,携带一辆装有新拌混合料的车,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或补撒拌匀的组混合料,并与周围的混合料拌和均匀。
5、整形和碾压
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制订可行的碾压方案,以求各部分碾压前的次数尽量相同,但路面的两侧应多2-3遍。
混合料铺平后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要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l.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防稳定土面破坏。 碾压过程中,视水分蒸发情况,可及时补撒少量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碾压过程中,如发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处理后,再重新碾压,以便保证质量要求。
水泥石屑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在碾压的后期,必须特别注意:压路机过重,碾压时间过长,都可能破坏水泥石屑层,从而降低强度。
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刮平一次,使其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刮平应仔细,施工时要注意“宁刮勿补”。
6、养护
水泥稳定石粉渣层经拌和压实后,必须有一段养护时间,使稳定土层表面经常湿润,以保证水泥充分发挥作用。为了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应用帆布、粗麻袋、稻草袋等材料覆盖,但不能用粘土,因粘土难以清除干净。
39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在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在采用有效的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石粉渣层上,可以不封闭交通,但应限制重车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km。
不宜让基层长期曝晒,以免开裂,所以验收合格后,应马上进行砼面层施工。 7、质量控制
通过土工试验,进行击穿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配合比,最大干密度等土的力学指标,保证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土工试验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承担。
施工时,进行土工试验,确定施工的合格状况,对不合格的应立即采取对策,保证合格。
4.6.20 混凝土路面铺筑作业
1、铺筑面层工艺流程:
布料→密集排振→拉杆安装→人工补料→三辊轴整平→真空脱水→精平饰面→切缝→养护→刻槽→填缝。
2、应有专人指挥车辆均匀卸料。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不适应时应配备适当的布料机械。坍落度为10-40mm的拌和物,松铺系数为1.12~1.25。
混凝土拌和物布料长度大于10m时,可开始振捣作业。密排振捣棒组间歇插入振实时,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得大于50mm,振捣时间为15-30s。排式振捣机连续拖行振实时,作业速度控制在4m/min以内。
排式振捣机匀速缓慢、连续不间断的振捣行进。其作业速度以拌和物表面不露粗集料,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面板振实后,应随即安装纵缝拉杆。单车道摊铺的混凝土路面,在侧模预留孔中应按设计要求插入拉杆;一次摊铺双车道路面时,除应在侧模孔中插入拉杆外,还应在中间纵缝部位,使用拉杆插入机在1/2板厚处插入拉杆,插入机每次移动的距离应与拉杆间距相同。
3、接缝施工 a、纵缝施工
(1)纵缝构造采用平缝加拉杆型,对已浇砼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拉杆上。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