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面管埋设方法。剖面沉降管埋设位置在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 m×0.5 m×0.95m 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及管口必须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6)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C20 素混凝土保护墩(0.5 m×0.5 m×0.95m ) ,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 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7.1.5 路基沉降观测仪器要求
位移边桩、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地基沉降板采用DS05 型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单点沉降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采用智能型频率检测仪观测;剖面沉降管原则上要求采用DS05 型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7.1.6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及沉降观测要求
(1) 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 填筑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3)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观测频率见表2,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21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4)、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4mm/30m。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5)、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2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 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 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2.1 沉降观测的内容
桥梁(梁体、桥墩、桥台)、涵洞各个施工阶段的垂直沉降。桥梁、涵洞的水平位移监测根据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22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7.2.2 观测标的设置原则
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桥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四角布置。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m 左右。在地质条件较好地段,每个墩台可设置一个观测点,岩石地基、嵌入岩石桩基础的桥墩,选择典型墩(台)、涵洞进行观测,其余地段的墩台应不少于2 个观测点,布置于墩台两侧。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变化较大的墩台,观测点总数不应少于4 个。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 承台观测标
承台观测标原则上不少于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
① 标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 处,位于墩身两侧。
② 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 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4 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 时,埋设2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1.0m 左右的位置,以不被掩埋、不被破坏、便于观测为原则;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7.1.4—3。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23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图7.1.4—3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3) 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 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7.1.4—4。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