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六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6 21:59: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图7.2.4—1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4) 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7.2.4—2所示,其中测点1,2,3,4 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 构成第二个闭合环。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图7.2.4—2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5) 观测精度要求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6)观测频次要求

①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3 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表3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 -

29

备注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 / 荷载变化前后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 墩台混凝土施工 全程 各 1 次或1 次/周 承台回填时,临时观测点取消 制梁前 上部结构施工桥位中 施工桥梁 附属设施施全程 前后各1 次 荷载变化前后 全程 各 1 次或1 次/周 荷载变化前后 全程 工 各 1 次或1 次/周 桥梁主体工程完工~≥6 个月 无砟轨道铺设前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0~3 个月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4~12 个月 13~24 个月 1 次/周 1 次/月 1 次/3 个月 1 次/6 个月 1 次/周 岩石地基的桥梁,一 般不宜少于2 个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② 梁体徐变观测据下表4 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表4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预应力终张拉 观测周期 张拉前、后各1 次 张拉完成后第1 天 张拉完成后第3 天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 张拉完成后第5 天 张拉完成后1~3 月,每7 天为一测量周期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0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1 次/周,要求安装前、后必须各有1 次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1 次/周 第0~3 个月,每1 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第4~24 个月,每3 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③ 涵洞沉降观测据下表5 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表 表5 观测阶段 涵洞基础施工完成 观测频次 观测期限 / 观测周期 / 荷载变化前涵洞主体施工完成 全程 后各1 次或1 次/周 荷载变化前洞顶填土施工 全程 后各1 次或1 次/周 涵洞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6 个月 全程 0~3 个月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244~12 1 次/周 1 次/周 1 次/月 1 次/3 个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1 次/6 个月 备注 设置观测点 测试点移至边墙两侧 个月 个月 13~24 个月 (7)梁体徐变量计算:对于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徐变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徐变变形量。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1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7.3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7.3.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沉降观测的内容。 (2)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 布设一个断面。 (3)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4) 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

(5) 隧道洞口里程、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6) 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7) 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8) 长度大于20m 的明洞,每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9) 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 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约6m 和变形缝前后各0.5m 处,隧道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如下图7.3.1—1 所示: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2

第六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daf3s2bw8iiwn479dy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