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六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0:02: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图7.3.1—1 隧道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10)、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6.3.1—2 所示:

图7.3.1—2 隧道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7.3.2 观测元件埋设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观测点的埋设参照下图进行: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3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图7.3.1—2 隧道观测点设置示意图(单位:mm)

7.3.3 观测技术要求

(1) 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 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 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4)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见表6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表6

7.3.4 隧道变形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1)隧道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①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② 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

③ 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IV~V 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4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

④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2) 隧道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与评估方法采用路基沉降预测采用的 曲线回归法,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根据隧道完成或回填土后不少于3 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 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 低于0.92。

②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 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

③ 隧道完成或回填土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 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 ∞):预测的最终沉降值。(注:沉降和时间以隧道完成后为起始点)。

④ 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并应满足无砟轨道有关设计要求。 7.4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4.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 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2) 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 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3)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4) 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具体要求详见设计文件。

图7.4.1—1 纵断面示意图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5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图7.4.1—2 平面示意图

7.4.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参考路堤设置。 7.4.3 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精度与频次等技术要求同路基要求。 7.5 区段工程沉降评估

7.5.1 按工期安排计划和施工单位管段进行区段划分,评估区段长度的划分应根据不同结构物的分布情况,结合架梁、铺轨等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区段长度一般不宜少于5km,宜包括路基、桥涵、隧道、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并注意评估区段之间的衔接问题。

7.5.2 在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变形预测评估完成后,应绘制区段或全线的沉降预测变形曲线,进行综合评估,确认其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7.5.3 对于结构物沉降值超过设计要求,但沉降均匀且范围较长的地段,应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评估标准。 8、沉降变形测量

(1)贵广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路基等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 贵广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 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 和水准基点。

(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 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贵广铁路第六项目部

- -

36

第六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daf3s2bw8iiwn479dy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