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2:4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直隶总督署参观,我是各位的导游陈明,今天将由我为大家讲解直隶总督署。在讲解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您解答。在参观之前,我先把总督署的情况向您简单介绍一下: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作为全省最高的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具有“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之责,管辖范围要大于现在的河北省,包括河北、京、津两市以及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市区的一部分。

直隶总督设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宣统三年(1911年)被裁撤,历经8帝,187年的历史,共设有总督74人,99任次,较著名的有李卫、唐执玉、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清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该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现在大家面前的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修建初期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里面的每一棵树每一件摆设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在参观过程中请各位游客不要随意的触碰他们,好让他们继续沉浸其中。

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共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全部集中的中路,西路已经损毁不再,东路则是后人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重建的,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就是中路。

总督署的第一道门是大门,也就是所说的衙门口,说到衙门口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实际上,衙门口向南开取的是《易经》上所讲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意思,不含任何贬义。

总督署的第二道门市仪门,仪门取自“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访,总督要到仪门外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而品级比总督低的官员则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从仪门两侧的便门进入。总督在清代是正二品,但因加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而成为从一品,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从中门进入。

过了仪门,进入院落就是大堂院,大堂院正中铺设甬道,在甬道两侧有许多高达的古树,栽种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总督署内有一奇特的景观,在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这些古树会被数百只猫头鹰所以盘踞,构成了一幅“古柏群鹰图”。

在古树的掩映下,甬道正中矗立着“公生明”牌坊,公生明取“公生明,偏生暗”之意,牌坊背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大字,大致的意思是官员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为官做事要秉公执法,不徇私枉法,否则即使老百姓好欺负,老天爷和皇帝也是不会饶恕你的。

在牌坊的两侧有18间科房是办公机构,它们按清代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设置排列。其中吏科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等,户科掌握土地、户口,礼科掌管典礼、学校、科举等,兵科掌管军政,刑科掌管刑法,工科掌管工程、营造、屯田等。

在甬道北侧是总督署的权威性建筑大堂,这是总督举行重大政务活动和隆重贺典的地方,迎接圣旨、拜发奏折都在这里举行。在大堂明柱上悬挂着“旟( yu)镇冀门”的匾联,是乾隆皇帝赐给直隶总督方观承的。方观承是乾隆朝著名的五督臣之一,担任直隶总督将近20年,任职年限仅次于李鸿章。方观承在任上时、兴农治水,赈济灾民,每件事情都办理的井井有条,起到了保障京畿的作用,乾隆为表彰他的功绩而赐。

除此之外还有两幅对联,是光绪十九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赐。慈禧所赐的是“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山河锡大年”意思是说李鸿章作为栋梁之才支撑着华夏的江山社稷,是上天赐给朝廷的贤良大臣,他沐浴着永世的皇恩,上天也会赐你长寿。横批“调鼎凝厘”是宰相添福的意思。光绪皇帝所赐的是“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贳富文年”,意思是说李鸿章享有皇帝赐圭瓒、赏美酒那样的恩宠之荣,建立了足以刻铭文于

钟鼎那样的卓著功勋,将富有未来极美好的年华。横批是“钧衡笃祜”,同样是相国添福的意思。

大堂复原陈列室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期为背景进行的,大堂正中陈列一面屏风,上面绘有鹤、潮水和初升的太阳。取“一品当朝”的谐音,清代的官府称补服,文官绣禽,武馆绣兽,文官一品绣的是仙鹤,武官一品绣麒麟。在屏风的上面悬挂着一块匾——恪恭守牧。是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赐给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唐执玉是雍正年间一位著名的直隶总督,在任职期间,他以“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为座右铭,治理河道、减轻民众负担,政绩十分突出。

大堂之后是二堂,二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在清代,总督办公有自己的衙门期,每逢农历的初五、初十下属官员要身穿官服到上级官署请求召见并问候平安,称作“大排期”,逢三、八日,属官穿便服到上级官吏衙署,称作“小排日”。每到大排期小排日时,总督就在二堂升堂就坐,接待下属官吏。同时这也是总督复审卷宗的地方,总督为地方最高审级,不审理一般的民刑案件,只对流刑、死刑以上案件进行复审。在二堂盈柱上有一幅曾国藩所题写的对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这副对联是曾国藩于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初二道任后题写的,大致意思是说,地方各级官员要象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认真对待民事,我们一起认真讲求补救个人的过失,恪守尽忠于皇帝的道德,这样做人就有了尺度,做官也有了规范。

在二堂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间暖阁,称议事厅和启事厅,启事厅是署内幕僚和树立为总督复审案件时查找资料或整理案卷的场所,议事厅是总督升堂之前与幕僚议事的地方,也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的场所。在这里有一组蜡像,表现的是直隶总督李鸿章接见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的场面。事情发生在光绪二年,李鸿章是清朝“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及积极执行者,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鼓动者,他们二人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关于文化和服饰的辩论,实际上暴露出两国统治者对该改革的认识上的差异。

在二堂之后便是总督署的三堂院,也叫官邸院,三堂正房五间,中间为穿堂间,东为签押房,西为总督书房。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之所,室内有书桌、书架等办公用品,内有木床一张,是总督临时休息的地方。在签押房的东墙上有一幅李鸿章的照片,它是1996年我国前驻美大使李道豫来馆时捐赠的。三堂西侧的房屋是总督的书房,是总督习经写字、著书立说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文物是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建馆时从故宫博物院调拨过来的国家三级文物,都是珍品。

中路的最后一个院落就是四堂,又称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四堂是以曾国藩在任时为背景复原的,四堂面阔五间,中间位客厅,最西侧是曾国藩夫人的卧室,曾国藩的夫人是他的老师欧阳凝祉的女儿,在来直隶之前,她患了严重的眼疾,曾国藩经人推荐,在保定找了一位所谓的名医给欧阳式治病,结果,不仅没有治好,反而雪上加霜,几乎要双目失明了,为了方便夫人休息,曾国藩便与其分室而居。夫人卧室的东侧是曾国藩孙女的卧室,按照清代的规矩,女眷是不能住在上房的,但是为了让孙女照顾自己的奶奶也就顾不得这些习俗了。中厅的东侧是小书房,是曾国藩教子读书的场所,他的第三个儿子曾纪鸿是清代非常有名的数学家,将圆周率推算到100多位,与但当时英国天文书中的圆周率值一一吻合。

1911年清王朝灭亡,总督被裁撤,直隶总督署也改换门霆锋,1933年是国民党保定行营,1949年成为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省政府迁往天津,保定专署在这里办公,1979年成为中共保定市委的办公地点,1990年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清代八大总督衙门中的唯一幸存者。

搜索更多关于: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的文档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hu10dakm3sk4u08kg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