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献学笔记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46: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惠栋: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中吴派代表人物,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易汉学》《后汉书补注》,表现出宗汉及兼通经史的特点。

〃钱大昕:清中叶著名史学家、古文献学家,著有《二

十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后人编有《潜研堂全书》《钱大昕全集》。在古音声母研究学方面贡献大。 〃戴震:清中叶考据学派中皖派代表人物,清考据学派

集大成学者。其著述后人编为《戴震遗书》《戴震全集》。关于古地理学研究超出前人,以《水经注》的整理校勘尤为突出。

段玉裁:清中叶著名考据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注》《六

书音均表》《周礼汉读考》。段氏长于经学、小学与校勘,为皖派重要学者。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清中叶考据学家中皖派代表人物,

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卢文召(加弓字旁)、顾广圻:清中叶考据学家,以校勘名家。卢提出“相形而不相掩”的校勘原则;顾广圻奉行“不校校之”的原则,反对轻易改字。

〃乾嘉时期,章学诚《文史通义》《校 通义》P 259,崔述《考信录》,不同于正统考据学派。章以古代学术

史及目录、校勘、方志学研究见长,坚持“六经皆史”的观点;崔述以古史考证及古文献辨伪见长。

〃晚清经文学代表:龚自珍《全集》;魏源《诗古微》《书古微》;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论语注》

〃晚清考据学家的殿军:俞樾《诸子平议》《群经平议》《古书疑义举例》;孔诒让《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堪称清人新疏、新

注之冠。

〃章炳麟、王国维:近代跨入现代著名学者。章炳麟著

有《春秋左传读叙录》《文始》《小学答问》《国故论衡》;王国维《王国维全集》,提出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互证的“二重论证法”

第二节:校勘学

〃校勘:把一种古籍的不同版本收集起来,比较它们文字语句的异同,审定其中的正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这种古籍校勘工作通称校勘。

校:比较、考订 勘:审查核定 ,校勘基本含义:比较审定。后来特指对书籍文字正误真伪的比较审定。 〃校勘的目的和任务是努力恢复古籍的本来面貌,提供尽可能接近原稿的善本,因此,其根本原则就是存真复

原。

原书在内容、语言上存在的错误和欠缺,不属于校勘工作的范畴。校勘要解决的是流传中产生的错乱讹谬。 〃校对是单向的,原稿有绝对权威,以校样完全改同原

稿为最终完成;校勘是双向或多向的,原稿不存于世,用来比勘的二本或多本互相平等,没有绝对权威,发现并录出异文只是第一步。

〃校读:校勘+句读。把校勘字句和断句、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用以指导正确读懂、读通古籍。校读包括:校勘、断句、标点。

〃文献古籍主要形态:先秦到隋唐,主要形态为简牍、帛书、写本(今呈现为出土文献);晚唐五代之计,版刻书籍出现,并在宋代以后称为书籍的主要形态(传世古籍多为此类)。

搜索更多关于: 文献学笔记整理 的文档
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w0i1flqp1is530732o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