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曲折的路线 C.巧妙的关卡 D.设定起点终点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三、画棋盘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
四、玩棋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作业:设计给画棋盘 板书设计:
3 我们来下棋
起点——关卡——终点
第四课 自制颜料
课 型:综合·探索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民间匠人以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质。 2.寻找生活中易得的材料与工具,学习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3种颜料,并用于绘画创作。
9
3.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寻找材料的新奇、动手磨制的喜悦,感知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美好事物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民间匠人以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以及绘画中使用的颜料特质。
2.寻找生活中易得的材料与工具,学习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3种颜料,并用于绘画创作。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件出示图片:找颜色。
小结:红花可以通过提炼出紫红色的胭脂,一种名叫朱砂的矿石也可以提炼出红色,中国画中使用的颜料大都是从矿物、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彩。
2.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中国画,说一说画的色彩。
小结:李魁正的《金秋烁烁》,画面中沉着的红色主要为朱砂色,在中国画中泛指绘画艺术的词语“丹青”中的“丹”的本意是指朱砂。朱砂以其纯正、鲜艳的红色和经久不褪的品格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画家,无论是国外考古发现的壁画还是秦兵马俑的身上都留下了它鲜艳夺目的痕迹。
2.欣赏民间艺人手工艺染织作品。
3.思考:你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什么材料制成什么颜料? 讨论交流。
4.拓展延伸:少数民族的印染的蓝印花布。 板书设计:
10
4 自制颜料
第5课 可爱的汽车
课 型: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看汽车的图片、模型或实物,认识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 3.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可爱的车。
4.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动手制作、描画汽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领略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可爱的车。 教学难点:
在动手制作、描画汽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领略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教 具:课件。
学 具:水彩笔、油画棒、纸盒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观看汽车的图片、模型或实物,认识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 教学重点:
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 教学难点:
11
在描画汽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领略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教 具:课件。
学 具:水彩笔、油画棒、纸盒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师生共同分享《汽车总动员》动画电影片断。 2.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影片中最喜欢哪辆车。
3.举例介绍汽车有不同的外形和功能特点:比如跑车,它的车身船形,小巧,时尚,速度快。双层巴士和客车的作用是运载乘客,车身较大,四四方方。
4.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生齐读课题时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师引导提问:同学们夸得真响亮!小汽车都迫不及待出来亮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汽车哪里漂亮?谁能来说说? 生交流。
2.学生尝试绘画小汽车。(画这么漂亮的小汽车,老师也想自己拥有一辆!谁愿意来帮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喜欢或者熟悉的汽车。) 生介绍可以从车的外形和功能来说一说。 学生介绍多种功能的汽车。
小结:刚才同学们所介绍的都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现代智能化小汽车。但是大家知道吗?汽车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发展史呢,让我们来看看早期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吧!
3.欣赏完这些老式汽车,能跟老师说说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 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汽车将会拥有更多的功能、更多的造型。
【让学生对汽车的颜色、形状、功能有简单的了解,拓展学生对小汽车的感性认识,为下面汽车的创作做铺垫】 三、动手设计
布置作业:那我们今天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用剪贴画的形式设计表现出漂亮的小汽车,好么? 1. 欣赏(汽车模型)学生观察、交流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表现小汽车的外形
师演示剪-拼-贴过程(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并简单演示车轮、车灯、车身及装饰的画法) 【本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方式】 师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