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原式=-8+4=-4.
18.(本小题6分)化简:(a+b)-b(2a+b).
【答案】a
【解答】原式=a+2ab+b-2ab-b=a.
19.(本小题6分)已知抛物线y=2x-4x+c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1)求c的取值范围;
(2)若抛物线y=2x-4x+c经过点A(2,m)和点B(3,n),试比较m与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
【解答】(1) b-4ac=(-4)-8c=16-8c. 由题意,得b-4ac>0,∴16-8c>0 ∴c的取值范围是c<2. (2) m<n. 理由如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又∵a=2>0,∴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3,∴m<n.
20.(本小题8分)我市自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以来,受到各校的广泛关注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主题阅读的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在某一周主题阅读文章的篇数,并制成下列统计图表.
某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的篇数统计表某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的篇数
情况统计图
22
2
2
2
2
2
2
2
2
2
文章阅读的篇数(篇) 3 4 5 6 7及以上
人数(人) 20 28 m 16 12
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和m的值;
(2)求本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篇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3)若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根据抽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在这一周内文章阅读的篇数为4篇的人数.
【答案】略
【解答】(1) 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是16÷16%=100(人),m=100-20-28-16-12=24(人). (2) 中位数是5(篇),众数是4(篇).
(3) ∵被抽查的100人中,文章阅读篇数为4篇的人数是28人, 28
∴800×=224(人),
100
∴估计该校学生在这一周内文章阅读的篇数为4篇的人数是224人.
21.(本小题8分)如图,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连结DF,EF,
BF.
(1)求证: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FB=90°,AB=6,求四边形BEFD的周长.
(1)证明:∵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 ∴DF∥BC,FE∥AB,∴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1
(2)解:∵∠AFB=90°,D是AB的中点,AB=6,∴DF=DB=DA=AB=3.
2∴四边形BEFD是菱形.
∵DB=3,∴四边形BEFD的周长为12.
22.(本小题10分)某校的甲、乙两位老师同住一小区,该小区与学校相距2400米.甲从小区步行去学校,出发10分钟后乙再出发,乙从小区先骑公共自行车,途经学校义骑行若干米到达还车点后,立即步行走回学校.已知甲步行的速度比乙步行的速度每分钟快5米.设甲步行的时间为x(分),图1中线段OA和折线B-C-D分别表示甲、乙离开小区的路程y(米)与甲步行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图2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s(米)与甲步行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不完整).根据图1和图2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甲步行的速度和乙出发时甲离开小区的路程;
(2)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和乙到达还车点时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
(3)在图2中,画出当25≤x≤30时s关于x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温馨提示:请画在答题卷相对应的图上)
图1图2
【答案】略
【解答】(1)由题意,得:甲步行的速度是2400÷30=80(米/分),
∴乙出发时甲离开小区的路程是80×10=800(米). (2)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 y=kx(k≠0), ∵直线OA过点A(30,2400), ∴30k=2400, 解得k=80,
∴直线OA的解析式为:y=80x. ∴当x=18时,y=80×18=1440,
∴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40÷(18-10)=180(米/分). ∵乙骑自行车的时间为25-10=15(分), ∴乙骑自行车的路程为180×15=2700(米).
当x=25时,甲走过的路程是y=80x=80×25=2000(米), ∴乙到达还车点时,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是2700-2000=700(米). (3)图象如图所示:
23.(本小题10分)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3,0),B(0,3). (1)如图1,已知⊙P经过点O,且与直线l1相切于点B,求⊙P的直径长;
(2)如图2,已知直线l2:y=3x-3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C和点D,点Q是直线l2上的一个动点,以Q为圆心,22为半径画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