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复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 会.( )稽 修楔.( ) 激湍.( ) 流觞.( ) 管弦.( ) 游目骋.( )怀 齐彭殇.
( ) 二、写出“悟”、“趣”这2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 , 2、虽趣舍万殊 趣通 , 。 三、写出“其次、品类、俯仰、怀抱”4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列坐其次..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四、一词多义(包括课本P31页第二题)
1、所以 2、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①其致一也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录其所述 ③六王毕,四海一 五、写出“贤”、“少”、“长”、“觞”等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群贤.毕至 4、所以游.目骋.怀 2、少长..咸集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一觞.一咏 6、齐.
彭殇为妄作
检测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5.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6.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⑴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⑵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列坐其次。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
⑷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放浪形骸之外。
⑸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 ⑹ 向之所欣,,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终期于尽。
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
译文: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分)
译文: (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
译文: (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
译文: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译文:
2
趣闻轶事
(一)王羲之学书
王羲之在六、七岁在习书法,他的叔父王廙是当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深受他的影响。王羲之又拜卫夫人为师,卫夫人更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她的书法又得到楷书字体的开创者钟繇的认可。她说过的一句名言是,写字的时候“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在名家的指点下,王羲之学习书法简直入了迷。他整天拿着笔写,走路时不能拿笔,就用手指在自己的衣襟上比划;坐在那里和别人谈话时也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裳上比划,时间一长衣襟都被戳破了。
他成名后,在给别人的一信中说过:“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之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书法家,善写行草,后人称其为“草圣”。王羲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芝曾用水池中的水磨墨洗笔,久而久之,水池全变成黑色了。要是有张芝这种刻苦精神,其成就未必比张芝差。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要比张芝大,他所下的刻苦钻研的功夫是要会超过张芝的。
然而王羲之学习前辈的书法经验,并不完全是模仿和继承。他博采各家之长,经过自己的融合贯通而创新,独成一直体。别人曾这样评论王羲之的字体:“割析张公(指张芝)之草(书),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指钟繇)之隶(书),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因此,刻苦钻研,善于集各派之长而独创一家,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主要原因。 (二)以书换白鹅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山阴一个道士想求他写一幅字,但总不能如愿,于是道士就养了一群鹅,之后请王羲之去看,他看后非常喜欢,要求道士把鹅卖给他,但道士提出,只要他写一部《黄庭经》,这鹅就归他。王羲之欣然同意,给道士写了60行《黄庭经》,之后“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这就是有名的“羲之换鹅”的故事。
(三)“题扇桥”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到街上去,看到一名老妇人在卖竹扇,尽管竹扇卖得很便宜,但生意仍然很清淡。王羲之拿起扇子来,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妇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王羲之告诉她:“只要说是王羲之写的字,每把扇子可以贵到十倍”。老妇人依言行事,果然扇子被抢购一空。后人为纪念王羲之,把老妇人驻足卖扇的石桥称为“题扇桥”。 (四)王羲之妙书春联
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当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他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3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六.佳作欣赏
1、专注与勤奋(片段) 一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誉。
雪白的羽毛,振天一飞的雄姿成了他的最爱,他有鹅的坚傲风骨,有鹅的专注之情。他的字清秀挺拔,又矫若惊龙。他的专注成就了一代书法大家,他的勤奋更为后世广为传颂。
2、方寸人生(片段)
挥洒如掾大笔,他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 泼墨如浪豪情,他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他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的柔芒,他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的光亮,他在群星璨烂中初显锋芒。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中,放浪形骸之外,他用一枝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他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
评析:
一篇朴实,一篇豪放。一篇切中王羲之的精神内核,一篇极书王羲之的放浪形骸。对一代书圣王羲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运用,只要深入挖掘,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