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练习
学习指要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的作者(编者)情况、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2、概括了解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的地理形势以及各国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当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典章制度、官职称谓、人物身份等有关知识。
3、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准确地掌握本单元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音形义,能结合上下文句揣摩某些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学过的课文,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4、反复朗读,加强理解,读出节奏和语气来,直至能背诵。
5、结合时代背景,认真研读,能根据课文中的情节与对话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归纳其性格特征。
6、能够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并能简要归纳各层大意,理解各层间的内在联系。 7、能够较正确地将某些文句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现实,古为今用,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顾全大局、无私无畏的精神。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学习难点:古今同形异义词、古今句式的异同、古今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 学习关键: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基础知识要记准,记扎实,要随时梳理文言知识,并要随时与现代汉语沟通。 2、要与前三个单元所学的现代文阅读相沟通,把阅读能力迁移到文言文阅读之中。 学习监测
第十三课 烛之武退秦师
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借助字典,初读课文。 2、笔答课文练习一。
3、积累尚感生疏、未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4、把疑难问题记下来,留待上课时解决。
课堂练习及能力训练
1、加线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汜(fàn)南 B、缒(zhuì) C、共(gōng)其乏困 D、逢(páng)孙
失其所与(yù) 佚(yì)之狐 秦伯说(yua) 越国以鄙(bǐ)远
不知(zhī) 陪(p?i)邻 烛(zhú)之武 夫(fú)晋,何厌之有 阙(quē)秦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贰于楚(从属二主)晋军函陵(驻扎,动词)辞曰:臣之??(告辞,动词) B、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动词) 亡郑以陪邻(增加,动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动词)
C、行李之往来(出门带的衣物等东西,名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动词)
又欲肆其西封(放肆,动词)
D、若不阙秦(使??损害,使动用法)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动词) 以乱易整(改变)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属予作文以记之 A、
失其所与,不知
无能为也已 C、
共其乏困
D、B、
夜缒而出,见秦伯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必能裨补阙漏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下面两组句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都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 )(2. )
①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A、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意义与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 例句:(佚之狐)许之( )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舟)高可二黍许 C、大铁锥,不知何许人也 D、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 A、厌学辍学 B、不厌其详 C、学而不厌 D、悲观厌世 ① ( )和( )
A、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 例句:越国以鄙远(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蜀之鄙有二僧 D、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④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A、微言大义 B、微服私访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见其发矢十中九八,但微颔之 ② ( )和(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夫晋,何厌之有
6、下面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亡郑而益于君 ① 例句:辍耕之垄上( ) A、是寡人之过也
D、夫战,勇气也
②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例句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子犯请击之 C、吾欲之南海 D、夫晋,何厌之有 ③ 例句:吾其还也( )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子亦有不利焉
A、吾知其难也 B、又肆其西封 C、失其所与 D、安陵君其许寡人
8、用先背诵后默写原文的方法,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①晋、秦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难临头,郑伯请求烛之武去见秦穆公时先致歉而后说明利害关系,他说:____________
③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二、三层次中又可分为两小层意义:
第一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亡郑,对晋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存郑,对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B、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G、不计恩怨,热爱祖国
第十四课 勾践灭吴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两遍以上。(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2、给下列文言词语注音。 栖 贾人 絺 会稽 蕃 饩 餔 3、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共知( ) 越国之政 贾人夏则资( )皮 待乏( )行成( ) 事( )君 广运( ) 今越国亦节( )矣 亿( )国人皆劝( ) 4、解释下列先秦词语。
二三子 丈夫 (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上党( )之国
课堂练习及能力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
子
政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 夫虽无四方之忧( ) 非其夫人所织( ) 将帅二三子夫妇( ) 生丈夫( )
达
吾请达王甬、句东( ) 其达士( )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 二三子( ) 父勉其子( )
夫
2、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
A、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
令孤子、寡妇、疾疹、贪病者纳官其子 B、
不足以辱君矣
赂君之辱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①係妻孥 ④南至于句无 ⑦其达士,洁其居 ①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⑤何后之有
⑦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⑨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己
②沈金玉于江 ⑤令壮者不取老妇 ⑧摩厉之于义
③上党之国 ⑥将免者 ⑨亿有三千
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④时雨既至,必求之 ⑥唯君左右之 ⑧夫吴之与越
⑩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5、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 ①执其手而与之谋
②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③吾不能居其地 ④此其利也
⑤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⑥必泣葬埋之,如其子 ⑦非其身之所种不食也 ⑧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⑨乃致其众而誓之曰
6、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 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②私于下执事曰 ③沉金玉于江 ④女于王
⑤又有美于此者 ⑥宦士三百人于吴 ⑦摩厉其于义 ⑧乃号令于三军曰
7、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③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8、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③将免者以告 ④昔天以吴予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