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宜城市城关中学 范玉环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评价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而“发生”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因此,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注教学评价改革,积极参与,尽快形成一套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好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监督、检验功能。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体会。
一、评价的出发点
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学评价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发现自身与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差距,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1. 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等。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内容时,为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出示计算题
??4?2?46,让学生先试算,结果用幂的形式出现,不少同学楞在那里,没有动静,甚至还
有学生说:“还没有教,怎么会算呢?”老师发现情况后,进行鼓励说:“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不会呢?你试一试,相信你会有收获!”,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用几种方法得出了结果,这时老师及时地进行了表扬、鼓励。
2. 学生的学习行为
当学生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如“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给你纠正一下说法??”,“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你的表述还不够清楚。”有时还可引导学生给学生做出评价。如:“他的回答中有哪些问题,谁来帮他?”,“这位同学动了很大的脑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家看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3. 学生的思维过程
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认为:“这样的学生当他的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进。”例如:在讲解已知a,b是有理数,且a?1,求a,b的值这道题目时,首先让学生思考,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出一种
b答案即当a?0 b?0时a?1,老师及时提示a?0时,a可能的取值有哪些?此时,bb
应该如何取值,学生经过讨论认真思考后回答,当a?1时,b为整数;当a??1时,a为偶数。经过讨论,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老师及时地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评价形成的多样性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评价是联系老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主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时,应把老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起来。
1.课堂观察,日积月累。“课堂观察”评价法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的一种良好的补充。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并且根据课堂观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某些学科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经过实践证明,这是激励优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之一。
2.多次评价,不厌其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多次评价法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批准他们进行重新解答。当学生经过努力,改正原来答卷中的错误时,老师再给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鼓励性评价。每次考试后,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直到学生对考试成绩满意为止。这种做法虽然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并且不断纠正错误,获得新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多付出也是值得的。
3.多方评价,相互融合。多方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如老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但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①自我评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②同伴评价: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方法,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胆抒发各自见解,在相互思维碰撞中加深学生对提出问题的理解。③老师评价:一是要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 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是激励学生,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和行为上。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要用赏识性语言给予肯定,使他们的心灵在激励、赏识中得到舒展。三是
评价的延缓性。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回答一种答案后,有些老师会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种评价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如果是否定的评价,学生可能会有挫折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而如果对正确答案进行大力褒扬后,其他同学就会趋向于这一答案而不去想其它的解法,思维的闸门就会关闭,创造性思维可能被扼杀。因此当学生“有话可说”时,老师不要马上给出“对”与“错”的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思维活动和语言的表达,促使学生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结合、相互发展的过程。因而,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老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探索,及时地积累经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附件二
2007江苏省第十九届学术论文、方案(课件)登记表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陈云龙 年龄 45 教师 文化程度 信箱 大学本科 Cyl_mdzx@126.com 中学高级教师 职务 盐城市明达中学
联系地址 本会会员员证号 论文或方案名称 盐城市明达中学 邮编 224002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陈云龙,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盐城作 者 简 介 市市直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多次参加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获奖(发表)。 新课程实施以来,能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情感和态度的体验,使新课程确立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特别是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在科学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评价,从而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