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疯狂大牧场:成败现代牧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6 0:0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位KKR内部人士曾向财新记者透露,从开始考察、谈判到完成注资,KKR在现代牧业这个项目上“用了将近两年时间”。

根据现代牧业的上市招股书,KKR最终持有现代牧业24.01%股份。

私募基金直接在食品的上游——农牧业上做投资在当时还很少见。前述KKR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KKR之所以选择投资乳业的上游现代牧业,首先基于“近十年的了解”,对其管理团队很看好,其次看中奶牛养殖业日后循序渐进、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KKR认为大规模养殖能在固定成本、人员、饲料采购等方面体现出规模效益。1.5亿美元投资现代牧业是KKR在中国的第二个投资,也是最大投资,之前只投过河南的天瑞水泥。 对于现代牧业可能带来的环境和土地问题,一位参与投资现代牧业的人士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十分担心:“环境肯定不如国外做得好,也有改善余地,中国没有哪个企业做到世界最好,要一分为二地看,哪个不是在发展中解决?奶源问题还是第一位的,相对而言环境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上市之前,现代牧业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在全国拥有11座牧场、奶牛实际存栏数达7.2万头。

2010年11月26日,现代牧业在香港上市(01117.HK)。2012年10月31日,现代牧业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已投入运营的牧场总数达到20个,另有在建牧场2个,奶牛总存栏数约17万头,其中成年乳牛7.26万头,日总产量约1400吨,现代牧业的牧场覆盖全国六大区域。

以市值计,KKR的投资如今已翻番,价值22.7亿港元以上(约3亿美元)。 通吃上下游

“如果牧场建设真的只是图纸这么简单,不考虑南北气候、土壤等等差异,也就不会只有三四家企业可以做了”

前述现代牧业中层管理人员认为,现代牧业之所以能做起来,是因为做得早,在政府资源方面有优势,拿地容易。邓九强的建设模式也非常独特,即大到牧草,小到牧场里使用的各类器械全都自己做。然而,多位业内人士却指出,即使能够不考虑大型牧场最受人诟病的环境问题,现代牧业通杀上游压成本,下游背靠蒙牛,需求稳定的模式仍然很难被其他牧场复制。

九强机械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曾经为现代牧业集团的安徽马鞍山、张家口沽源、张家口察北、哈尔滨尚志、山东汶上、四川眉山及内蒙古伊利等大型现代化牧场配置牧场基础设施、全混合日粮设备、粪便处理设备、场地运输设备等。

而上述现代牧业中层管理人员则透露,邓九强正是九强机械的实际控制人,现代牧业的管理层几乎包揽牧场相关产业。目前,很多国外经营牧场器械的公司根本不敢卖产品给现代牧业。“邓总拿什么学什么,很多东西很快就自己做了,没人能赚他的钱。”

四方力欧投资部经理赵鸣晓告诉财新记者,四方力欧在帮助现代牧业设计最初几个万头牧场后丢掉了这个客户。

“牧场设计费已经降到了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一个超大型牧场的设计费也不过百万元。但企业老板还不想付,觉得可以拿着现成图纸自己做。”对于自建牧场的风险,他笑称:“如

果牧场建设真的只是图纸这么简单,不考虑南北气候、土壤等等差异,也就不会只有三四家企业可以做了。”

除了包揽周边,现代牧业往更上游走。2012年1月,现代牧业宣布以1350万元的价格入股了秋实草业,持有该公司共18%股权。邓九强的女儿邓源,持有秋实股份约63.3%,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与此同时,现代牧业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高丽娜之子亓小航,亦持有秋实13.3%的股权。2012年6月,现代牧业与秋实签订了高达5000万元的饲草销售协议。

今年9月邓九强辞去董事长职务,新上任董事长华裕能来自KKR,他曾向媒体表示,邓九强需要处理其他的生意。而业内人士普遍猜测这其他生意正是牧草和饲料。

另一边,现代牧业还开始试探下游乳品生产。华裕能出任董事长不久就通过媒体表态称:“未来可将七成牛奶供应给蒙牛,剩下三成将用于发展自主品牌。”华裕能说,目前现代牧业的自主品牌牛奶在国内一线城市每日销量已达到30吨,市场反应较佳。

按照国家的现有规定,牧场和乳品加工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地理区隔或距离。然而,现代牧业的乳品加工车间就设在牧场,离挤奶厅不到40米。 【疯狂大牧场·下篇】大牧场运动

“你能想像,现如今整个美国加州都在给中国人民种草,整个澳大利亚再加上新西兰,都在给中国人民养牛吗?”一位牧场管理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现代牧业成功上市,KKR投资获得回报,这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万头大牧场成为近两年最火爆的农业投资项目。今年7月的中国第四届奶业大会上,“大牧场”是第一热词。所有关于大型牧场建设的论坛都人头攒动,乳品企业、畜牧公司、饲料企业、甚至牛奶质量检测公司都宣布:“我们计划建牧场!”

大牧场考验中国土地的承受能力,也考验全球的牧场供应链。 地方不遗余力 “全程保姆式服务”

2010年,金石投资向中地种畜投资5000万元,原本是看好随着大牧场运动正热起来的种牛进出口贸易,但中地种畜做起了牧场。第二轮融资时,中信产业基金和杭州金灿以更高的价格进入,但金石投资没有再跟投。金石看到了万头大牧场的风险——回报慢、盈利至少要五六年以上,土地有限,环境污染隐忧等,更倾向于考虑投资牧场建设公司。今年,中地种畜已在北京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券商也已介入。

已经制订上市计划的还有辉山乳业和圣牧高科。辉山乳业去年已私募2亿美元,引入了香港富豪郑裕彤,计划明年下半年上市,募集资金10亿美元。泰山投资也在华夏畜牧投下6000万美元。

更重磅的资金,则来自飞鹤、蒙牛、伊利等乳品企业。

资本的聚集,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和地方政府从土地到资金的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 现代牧业投资部的前高管告诉财新记者,早在2007年很多地方政府已找上门,希望他们投资建牧场。“最多时,一天接待五六拨不同地方来的官员。”

地方政府争相开出土地、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如果不能给出几年土地免租政策,官员们连邓九强的面都见不上。”该高管回忆称。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政府开始鼓励规模化养殖,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包括:1000头以上的牧场可获150万元补贴,部分地区补贴170万元,同时,对牧场进口的奶牛也给予补贴。

“地方政府把建万头牧场看作政绩,特别是北方一些政府,本身就带了发展畜牧业的指标,格外欢迎有人来建大牧场。”一位从事养殖20多年的老专家对财新记者表示。上述现代牧业投资部高管认为,地方官员其实并不看重牧场的实际收益,仅招商引资已经是很大政绩。

本已退出中国市场的澳亚集团也选择回归,迅速在中国上马三个万头牧场。艾德加·科林告诉财新记者,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土地根本不是问题。澳亚集团在山东泰安的项目总投资4500万美元,占地1500亩,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泰安政府网站消息透露,项目从签约到5000头牛进场不足10个月,速度惊人。

“2012年 3月26日签约落地,泰安政府组建的指挥部立即成立了由4名领导干部和16名机关干部组成的项目服务组,为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在张岭管区设立了指挥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326户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迁坟412座,清理核桃树、杨树、花椒树等各类树木6400株,改修道路2公里,迁移通信线路2条、卤水管道1条,架设高压线1000米,打深井2眼。”该消息称,泰安市商务局、国土局、环保局、畜牧局、交通局等单位一路绿灯,签约刚满一个月(4月30日)就完成了相关手续。不到三个月(6月15日),首批2500头奶牛已经进场。此外,政府帮助企业以动产为抵押,从荷兰银行上海分行获得贷款。11月14日第二批奶牛进场,累计存栏量达到5000头。

前述KKR高管也告诉财新记者,在牧场投资方面,最大开销并非来自土地,而是买牛。一旦追加投资,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又将增加,资金也不是问题。 万头迷信

中国在建的万头牧场已超过40个

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现代牧业的20个牧场,中国目前在建的万头牧场超过40个,最大的牧场有4万头奶牛。

投入中国万头牧场建设大军的乳品企业最多。早期没有自营牧场,依靠收奶做乳品起家的蒙牛和伊利希望控制奶源。三元、光明等本来有牧场,长期以产量定销量的企业也在扩容。乳品企业的万头牧场或筹备或已快速上马,记者采访中几乎没有一家省级大型乳品企业在超大规模牧场建设上甘于落后,目的却并非质量控制那么单纯。连主要以奶粉生产为主的飞鹤都将生产链延伸到了牧场,号称要建十个万头大牧场。

2011年,中粮入主蒙牛,空降总裁孙伊萍到任后第一个举动是引入丹麦企业Arla Foods,准备投资35亿元,2015年实现100%奶源来自规模化养殖。

蒙牛100%控股的富源牧业将承担自有牧场的建设管理,同时加入奶源供应商的管理。年内就计划在东北、河北、内蒙古等地筹建8-12个千头以上牧场,目前已在江苏宿迁、内

蒙古和林及山东苍山开始万头牧场建设。其中,江苏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今年5月第一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3000头纯种牛已入驻。

伊利也已在北方布局了一系列千头规模牧场,仅内蒙古土左旗一地就出现伊利千头牧场连成片的情况。而伊利的1.5万头超大牧场早在2009年就已开建,目前还有多个在建项目。 有没有万头牧场,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牧场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标志。北京三元过去长期以千头牧场为主,现在也加入万头行列。三元绿荷牛场管理部部长王新宇向财新记者介绍,三元绿荷目前有39个牧场,其中36个都供给三元乳业。这些牧场大多在1500头左右,最大的存栏2500头。据介绍,其千头牧场可达到每头牛11吨/年的单产。

王新宇说,北京缺地,考虑到牧场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北京现在要求牧场必须迁出六环。三元在搬迁同时有了更多发展空间,5000头牧场上马。他指出,从防疫角度考虑,5000头规模的牧场已经很大,再大防疫不好控制。然而,三元绿荷在今年的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却挂出了保定万头牧场的标牌。

上海光明的情况和北京三元类似。据光明荷斯坦牧场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方土地资源紧缺,万头牧场项目上马非常难。“1头牛配2到3亩地,万头就是3万亩,上海周边找那么多地不现实。”因为缺地,光明荷斯坦现在用于消纳粪便的土地仅能做到1头牛配1.5亩土地。“好在南方农田可种两季,要不粪便消纳都成问题。”该负责人称。

光明荷斯坦拥有的最大牧场是存栏6000头的金山牧场,2006年就引入了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为中国第一。其负责人介绍,时至今日金山牧场的产量并不比其他规模更小的牧场高。金山牧场奶牛单产能达到9.5吨/年,有的小规模牧场单产已达11吨/年。 该负责人称光明的牧场从解放前沿用至今,自己从未想过建万头牧场。但其母公司上海光明集团2010年在江苏盐城上马了海丰万头牧场,牧场计划存栏4万头,占地5万亩,一期投资3.5亿元。

根据雀巢中国区公关总监何彤提供的资料,今年6月,雀巢在黑龙江双城建立奶牛饲养管理培训中心,占地60万平方米,配备三种不同形态的培训牧场,包括一个拥有8000头牛的超大型农场。何彤解释,雀巢建大牧场主要是响应国家对规模化养殖的号召,主要为了培训当地奶农,不指望靠牧场赚钱或提供稳定奶源。“雀巢只做产品,不往上游走的策略不会改变。”她强调。培训中心的两个大牧场迄今尚未有牛入驻。

同在上海的上海牛奶集团也已开始建设两个万头牧场,因南方缺地,另一个万头牧场远在黑龙江。

在养牛专家看来最不适合养牛的广东耐不住大型牧场的诱惑。2012年5月,广州风行牛奶有限公司宣布投资3.5亿元,分别在增城、从化两地扩建养殖基地,该项目将成为广州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农业项目,规划到2013年,奶牛饲养规模达到2万头,年产鲜奶8万吨,占广东省鲜奶总产量的60%。广州市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位于从化的养殖基地扩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奶牛存栏数7200头。针对该项目,财政投资65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解决。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风行此次上马大型牧场,其背后动机有可能是与广东境内另一大区域性品牌——燕塘乳业叫板,争抢率先上市机会。

搜索更多关于: 疯狂大牧场:成败现代牧业 的文档
疯狂大牧场:成败现代牧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xyx1chc47b3ef98nd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