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32、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 )。 A.班级 B.学生会 C.兴趣小组 D.社团
33、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认为不能想象他人的内心世界,就
无法拥有真正道德这种观点符合( )。
A.关怀道德教育理论 B.价值澄清理论 C.道德认知发展 D.社会学系
3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A.生产劳动同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B.生产劳动同德育与体育相结合
C.生产劳动同智育与美育相结合 D.生产劳动同德育与美育相结合
35、说课的要求不包括( )。
A.明晰说课内涵 B.时间在 45 分钟左右
C.遵循教学思路,选准说法 D.把握分寸,把课说话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6、《中小学教师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的“品德发展”的关键指标包括( )。
A.行为习惯 B.理想信念 C.公民素养 D.人格品质
37、《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21
1 7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 C.教育保护相结合 D.除父母外的监护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38、当前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 )。
A.全人发展 B.回归生活 C.学科本位 D.科学与人文整合 39、下列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是( )。 A.宣泄 B.过度补偿
C.酸葡萄心理 D.对痛苦经验的选择性遗忘
40、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 )。 A.强度 B.速度 C.灵活性 D.指向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4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42、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 )。
43、性教育是道德教育,文明教育,健康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 )。
44、道德认知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 )。 45、参加进修或接受其他形式的培训,是教师应依法履行的义务( × )。
46、班主任是班级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班级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
47、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教学应以
21
1 8
直接经验为主( × )。
48、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 )。
49、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之一( √ )。 50、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科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五分,共 20 分。) 5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 . 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 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 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52、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53、简述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
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特点主要有: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
21
1 9
的时长一般为 5—8 分钟左右, 最长不宜超过 10 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
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 右。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 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54、什么是学习迁移,教学中如何促进有效的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
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21
1 10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55、陶行知先生 1926 年 11 月在“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德育讲
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他说:“训育上还有一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
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
不同的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教务与训育者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殊不知学习知
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致自相矛盾,必致教
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
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 材料摘自:谢维和,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J]人民教育,2017(7)
(1)依照陶行知的观点,你认为影响和制约德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 分)
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可以从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方面来说:
1)学校内部因素
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