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力法实验模态分析原理。 2、掌握用锤击法测试结构模态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系统框图
实验系统框图见图1-2-19 信号采集器 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 电荷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简支梁 力锤 力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图1-2-19 测试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目前,结构的特性参数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经典模态分析、运行模态分析(OMA)和运行变形振型分析(ODS)。
1、经典模态分析也称实验模态分析,它是通过给结构施加一个激振力,激起结构振动,测量结构响应及激振力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来寻求结构的模态参数。因此,实验模态分析方法也称测力法模态分析。在测量频率响应函数时,可采用力锤和激振器两种激励方式。力锤激励方式简单易行,特适合现场测试,一般支持快速的多参考技术和小的各向同性结构。由于力锤移动方便,在这种激励方式下,一般采用的是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方式,即测量的是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行。激振器激励时,由于激振器安装比较困难,多采用单点激励、多点响应的方法,即测量的是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列。这种激励方式可使用多种激励信号,且激振能量较大,适合于大型或复杂结构。
2、运行模态分析与经典模态分析相比,不需要输入力,只通过测量响应来决定结构的模态参数,以此,这种分析方法也称为不测力法模态分析。其优点在于无需激励设备,测试时不干扰结构的正常工作,且测试的响应代表了结构的真实工作环境,测试成本低,方便和快速。测量能够被一次完成(快速,数据一致性好)或多次完成(受限于传感器的数量),若一次测量(一个数据组)时,不需要参考传感器。而多次测量(多个数据组)时,对所有的数据组,需要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参考。
3、运行变形振型分析中,测量并显示结构在稳态、准稳态或瞬态运行状态过程中的振动模式。引起振动的因素包括发动机转速、压力、温度、流动和环境力等。ODS分析包括时域ODS、频谱域ODS(FFT或者Order)、非稳态升/降速ODS。
根据结构的阻尼特性及模态参数特征,模态分析可分为实模态分析和复模态分析。 1、实模态分析
对于无阻尼系统和比例阻尼(粘性比例阻尼和结构比例阻尼)系统,由于表示系统的模态参数是实数矢量,故称为实模态系统,相应的模态分析过程称为实模态分析。
由振动理论可知,一个N自由度的线性系统,有N个无阻尼固有频率?i(i?1,2,?
N),和相应的N个模态振型。
{?}?{?1i?2i????Ni}T(i?1,2,?N)
在比例粘性阻尼情况下,模态振型对质量矩阵[m]、刚度矩阵[k]和阻尼矩阵[c]均满足下面
形式的加权正交关系:
?0s?i{?}sT[m]{?}i??
Ms?i?i?0s?iT {?}s[k]{?}i??Ks?i?i?0s?i{?}sT[c]{?}i??
Cs?i?i其中,阻尼矩阵 [c]??[m]??[k](?,?为常数),Mi、Ki和Ci分别称为模态质量、模
态刚度和模态阻尼系数。有时用模态衰减系数?i或模态阻尼比?i表征系统的阻尼特性,且有
Ci??i?i 2Mi?Ci ?i?i??i2Mi?i?i? 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i与有阻尼模态频率?di之间的关系为
?i?Ki?di? 2Mi1??i 通常称?di、{?}i、Mi、Ki、Ci(或?i、?i)为系统的模态参数。一个N自由度系统,有N个模态,那么它有N组模态参数。在上述分析中,这些模态参数都是实数。
当系统的阻尼为比例粘性阻尼时,对N个自由度系统,其频率响应函数为一矩阵,即
{?}i{?}Ti [H(?)]?? (1-2-1) 2K??M?j?Ci?1iiiN当在p点激励在l点响应时,l点与p点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li?piHlp(?)?? (1-2-2)
??i?1Ki[1?()2?j2?i]?i?in由上式(1-2-2)可知,系统的任一频率响应函数均可表示为其各阶频响函数的线性和,当模态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可忽略不计,且当???i时,有
Hlp(?)?Hi(?)??li?pii?1,2,2??Ki(1?2?j2?i)?i?i,n (1-2-3)
若取频响函数矩阵的第p列,当???i时,
{H(?)}p?{?}i?piKi(1????j2?)i?i2?i2 (1-2-4)
式(1-2-4)是由n个线性方程组成,只要在某一个?i处利用N个{H(?i)}p值就可计算出该阶模态参数,利用全部{H(?i)}p值就可计算出各阶模态参数。
2、复模态分析
对于具有一般粘性阻尼和一般结构阻尼振动系统,由于表示系统的模态参数是复数矢量,故称该系统为复模态系统,有关的模态分析称为复模态分析。
当系统阻尼为一般粘性阻尼时,对N个自由度系统,当在p点激励在l点响应时其传递函数为:
AiAi* Hlp(s)??(?) (1-2-5) *s?pii?1s?piN,Ai,Ai*分别为Hlp(s)相应于极点pi、pi*的留pi为系统的极点(pi*为其共轭复数)数。当模态耦合可以忽略时,在pi附近
Hlp(s)?
(Ai)lps?pi?(Ai*)lps?p*i(i?1,2, (1-2-6) ,n)
(Ai)lp是留数矩阵[Ai]中的第l行第p列元素,只要识别出留数矩阵[Ai]的一列(或一
行)就可以得到各阶复模态向量。
总之,根据传递函数阵[H(s)]中的任一元素确定极点pi(i?1,2,态参数。
模态分析方法和测试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建模。建模包括:建立几何模型,定义自由度和确定测量方向。在建立几何模型时,要根据测量内容和要求对结构进行网格划分,并输入每个测点的几何坐标值。
2、频率响应函数测量。
1)激励方式的确定。是采用力锤激励还是采用激振器激励。若采用力锤激励,则常采用测量点固定、多点轮流激励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是频响函数矩阵中的一行,此法常用于轻薄型小阻尼结构频率响应函数测量;若采用激振器激励,则常采用激励点固定、多点轮流测
。根据[H(s)],n)
的一列(或一行)确定[H(s)]在极点的留数矩阵[Ai]的一列(或一行)就可以确定各复模
量响应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是频响函数矩阵中的一列,此法常用于笨重、大型及阻尼较大的结构;当结构过于巨大和笨重时,采用单点激振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把感兴趣的模态激励出来,或者在结构同一频率处可能有多个模态时,就需要采用多点激振的方法,采用两个甚至更多的激振器来激发结构的振动。
2)结构安装方式
一种方式是自由悬挂式,如放在很软的泡沫塑料上,或用很长的柔索将结构吊起,结构在任一坐标上都不与地面相连接。另一种方式是把结构刚性固定在地面上,结构上一点或若干点与地面固结。第三种方式是按结构实际工作状况安装。
3)频率响应函数的测量。结构上i和j两点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定义为在j点作用单位力时,在i点所引起的响应。要得到i和j点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只要在j点加一个激振信号,并测量i点的响应,然后对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分别进行FFT分析,就可以得到频率响应函数曲线。
4)在测量频率响应函数时,要同时测量相干函数,以对频响函数的质量进行检验。 3、参数识别。通过对测量的频率响应函数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等参数。在测力法中,常用的模态分析方法有:峰值拾取法、导纳圆法、整体多项式拟合法和复指数拟合法等,其中,峰值拾取法和导纳圆法为图解法,它们都是单自由度识别法,适用于模态不密集的小阻尼结构的模态分析。整体多项式拟合法和复指数拟合法为多自由度解析法,用于模态比较密集、大阻尼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
4、查看模态参数检验结果。可以通过查看模态比例因子(MSF)和模态判定准则(MAC)等检验模态参数的有效性。 四、实验步骤
简支梁尺寸如图1-2-20所示,长(x向)500mm,宽(y向)50mm,使用多点敲击、单点响应方法测量其z方向的振动模态,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c11c10c11c9c10c8 c9c7c8c6c5c6c4 c5c3 c4c2 c3 c1 c2 c1 c7 图1-2-20梁的结构示意图和测点分布示意 1、测点的确定(建模)
由于梁在y、z方向和 x方向尺寸相差较大,所以,可以将梁简化为杆件,只需在x方向顺序布置若干敲击点即可。敲击点的数目要根据测量的模态阶数来定,一般情况下,敲击点数目要多于所要测量的阶数。实验中将梁在x方向10等份,即可布9个测点。选取拾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