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 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
在“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
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至少发生了4个。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答案: (1)ABC;
(2)Na2SO3+SO2+H2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 (3)①BD;②CO2+3H2
催化剂 CH3OH+H2O;
催化剂CH3OH+H2O
14.3:4 10 CO+H2O【解析】 【详解】
一定条件CO2+H2
①CO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②氧元素是8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8,O2-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的,故核外电子数为10. ③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氢气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H2O
一定条件CO2+H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有气泡产生 氯化钠和氯化钙 加入盐酸 产生气泡 2 【解析】 【详解】
(1)因为碳酸钠与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现象应该是有气泡产生;
[提出猜想]从1、2中反应的产物之间反应情况分析,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有氯化钠,碳酸钠有剩余时滤液中会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设计实验]依据猜想的情况对猜想的物质进行鉴定即可;例如验证猜想2的设计可以是:加入盐酸能生成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验证猜想3的设计可以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钙,(答案合理即可)。
16.增强 H1 Mg(OH)1 MgCO3 Ⅲ MgCO3+1HCl=MgCl1+CO1?+H1O 将实验②
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中,称量浓硫酸和碱石灰变化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解析】 【详解】
(1)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1.
(3)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1,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1; ①MgCO3、Mg(OH)1 加热易分解,都生成两种氧化物。MgCO3加热分解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Mg(OH)1 加热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固体质量均减少,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②该白色固体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镁,不能确定氢氧化镁是否存在,因为猜想Ⅲ也有相同现象;
(5)步骤①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镁,Mg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MgCO3+1HCl=MgCl1+CO1?+H1O;
(6)如要要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将实验②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碱石灰中,称量浓硫酸和碱石灰变化的质量,从而确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再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固体成分。
【全国百强校】南京市南师附中学江宁分校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的溶解度都是20g
B.t2℃时,将10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 2.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3.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C.③④⑤属于同种离子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①容易与④形成化合物
4.葡萄糖(C6H12O6)因含有甜味而受到广大甜食爱好者的青睐。若测得一杯葡萄糖的水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0%,则这杯葡萄糖水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是( ) A.10%
B.15%
C.20%
D.25%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实 验 方 案 项 A B C D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证明该气体为氢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将Fe和Ag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B.B
C.C
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D.D 实 验 目 的 A.A
6.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都没有现象发生;Y的硫酸盐溶液不能用Z的容器盛放。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X Y Z
B.Z Y X
C.Y Z X
D.X Z Y
7.下列有关试剂选择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要求 鉴别 除杂 分离 比较 B.B
相关物质 H2SO4溶液、HCl溶液 FeSO4溶液(CuSO4溶液) 氯化钠和泥粉 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C
试剂或方法 紫色石蕊溶液 NaOH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 稀HCl D.D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 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9.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10.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为避免药品浪费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1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Cl、BaCl2、NaCl C.Na2CO3、NaCl、Na2SO4、Ba(OH)2
B.NaOH、FeCl3、稀HCl、稀HNO3 D.NaOH、Ba(NO3)2、NaCl、MgSO4
12.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C2H2和CO C.C2H2、H2和CO
B.只有C2H2 D.CO和H2
13.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14.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A.SiO2
高温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C.CO2
D.Na2CO3
B.CO
15.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 B.46% C.50% D.7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分析汽车中汽油发动机排放的尾气时,经过铂和钯作用下,产生无害气体的过程。试回答:
A.有毒气体 B.排放尾气图片中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都是第______周期将A中缺少的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在参加上述反应的最小粒子中,画出质子数最小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上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