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2区域发展差异关键能力练习(含解析)湘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8:25: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区域发展差异

能力 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1.(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 A.海港规模大 C.集聚长江口

B.沿长江分布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

- 1 -

A.均衡性 C.集中性

B.边缘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 A.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性质相似

B.发展模式相同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过程,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四个城市都能满足行政等级较高。据图可知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除上海和宁波临海,其中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并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和南京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2016年协调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嘉兴。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空间位置邻近;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就算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部门。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城市性质与其他几个城市明显不同。

2.(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 2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示三个时期,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7.2%→9.2%→13.5%,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图示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第(2)题,图示1978~2015年,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同,前期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最先开放,故能体现改革开放对区域影响的差异性;2000年后,即西部大开发后,随着政策倾斜,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使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明显加快;图示在2000年以前,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小于东部地区,说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增速,则③项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人均GDP年均增速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1.(1) 1.(2)、 突破1 (3) 2.(1) 突破2 C.东中西部差异 D.我国GDP增长 A.读图法 B.改革开放政策 2.(2) 突破2 C.西部开发 D.区域发展差异 答案:1.(1)C (2)B (3)BC 2.(1)C (2)BD

- 3 -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A.看图法 B.定位 突破1 C.行政区划 D.城市发展 A.看图 B.城市分布 C.区域比较 D.城市特征差异 A.看图法 B.东中西划分 突破1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及其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及其成因:

人类 差异成因 活动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产量等差异 农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机械化、生产率、商品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具体表现 - 4 -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2区域发展差异关键能力练习(含解析)湘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cpw42nrw34ka295j7z7yqpo85slb00d3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