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
冷拔无缝钢管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文件名称:工艺文件文件编号: **-JW-03-03
编 制: 审 核:
会 签: 标 准 化:
批 准:
2014年 5月
第 2 页 共 10 页
1.适应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有限公司冷拔工艺技术内容及要求。 2.工艺流程:
退火 连拔
管料——打头——酸洗——清洗——磷化——清洗——皂化—拔制
中间热处理
———热处理——矫直——切割——检验——成品——打包入库
3.产品规格范围及主要钢种 3.1规格范围
目前产品主要范围为:外径10—102,壁厚1—14 3.2钢种范围
10、20、35、45、Q345B、20Cr、40Cr、30CrMo、42CrMo、37Mn5等 4.打(改)头 4.1设备:
150公斤空气锤3台、轧尖机3台、65公斤空气锤1台、160吨磨擦压力机1台。 4.2操作技术要求:
4.2.1来料必须按钢号、炉号、规格、支数和质量情况进行核对是否与工艺流转卡相符,若不相符及时查对处理。
4.2.2开车前必须对所有使用运转设备的润滑情况进行检查。
4.2.3按工艺流转卡进行打(改)头,不得任意更改,如发现工艺不合理应及时与工艺(质量)员联系。
4.2.4打(改)头技术要求:
4.2.4.1打(改)头头部中心线与管料中心线一致,不得弯曲; 4.2.4.2打(改)头应圆正结实,过渡部分无棱角;
4.2.4.3打(改)头加热长度不得超过180mm,冷拔断头管打头时,加热长度尽量缩短,温度不宜太高,应符合温度控制表规定。 4.2.5钢管打(改)头加热温度控制如下:
第 3 页 共 10 页
钢管壁厚 2—3 3—5 >5 打头温度(℃) 700—750 750—850 800—900 轧头温度(℃) ≯800 ≯950 ≯1000 火 色 鲜红色 樱红色 桔红色 4.2.6打头时,应选毛管头部进行(冷拔在制品中间切断后,分别打头部和尾部,切老头管子应打头部)。
4.2.7打(改)头后,钢管尾部应放齐,不同规格钢号、炉号、批号的钢管应分别堆放,壁厚小于2mm的钢管应轻拿轻放,防止压扁、摔弯等。 5.酸洗 5.1设备:
花岗岩石槽规格(内腔尺寸:长×宽×深m)12×1.0×1.0 5.2硫酸酸洗的使用制度
新溶液中硫酸的浓度(%) 15—24 酸洗液的温度(℃) 50—70 硫酸的最低浓度(%) 4—7 硫酸亚铁的含量(克/升) <200—250 酸洗时间(分):毛管 30—60 中间管 15—25 5.3盐酸溶液的使用制度
盐酸浓度( %) 8—12 亚铁含量 (克/升) <100 酸洗温度 (℃) 室温 酸洗时间 (分) 30—60 5.4操作技术要求
5.4.1严格核对酸洗的管料与工艺流转卡是否相符,若不符则应及时处理,不同钢号、炉号、规格的钢管必须分开酸洗。若小批量的钢管酸洗,可以和酸洗时间相同的钢管一起酸洗,但必须隔开,以示区别。
5.4.2凡酸洗管料,管头必须放在同一端,衬芯拔制(有内模拔制)的钢管尾部必须放整齐,放入槽内钢管不能露管在溶液外面,下槽时应先将钢管头部放下,待溶液灌满全管时,方
第 4 页 共 10 页
可将管尾放下,吊起时应将管内残液全部流尽,再去清洗。
5.4.3酸洗时应随时检查钢管氧化皮脱落情况,以便正确掌握酸洗情况,避免产生过酸或欠酸情况。经酸洗后的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残余氧化皮和点状腐蚀现象。
5.4.4酸洗温度控制在50~70℃(硫酸),新溶液可取下限(或下限以下适宜温度),使用盐酸是在常温下进行,酸洗时间按钢种和氧化皮厚薄程度而定,一般为30~60分钟。 5.4.5酸洗前,必须清除槽内脏物。为减少酸雾和降低硫酸消耗,应加入适量的工业缓蚀剂(加入量0.1%)。
5.4.6当酸液浓度降低,根据化验结果应加入新酸,使酸浓度控制在8~12%范围内(硫酸浓度小于4%或FeSO4含量大于250g/l时,应排放,重新更换新液。)
5.4.7酸洗后的钢管先在清水槽内清洗数次,然后放在冲洗台上进行冲洗,以管内流出清水为准,高压水枪冲洗压力≮0.8Mpa。
5.4.8凡存在下列情况的钢管不得进行酸洗,应退回上道工序。 5.4.8.1无工艺流转卡或卡物不符; 5.4.8.2钢管未冷透,温度>50℃以上者;
5.4.8.3未经打头或打头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如头部不圆正,有棱角,头部严重氧化,有断头等);
5.4.8.4退火欠烧、过烧,表面严重氧化或表面有油污的;
5.4.8.5钢管弯曲严重的(衬芯钢管弯曲度≤10mm/m,空拔管≤50mm/m)。 6.磷化
6.1磷化液的使用制度
总酸度 23—35滴 游离酸度 1.2—4
Zn 9.5—11(克/升) HN03 17—20(克/升) H3P04 3—6.5(克/升) Fe2 无 S02 4 无
溶液温度(℃) 65—75 磷化时间(分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