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GD: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根据图判定物质在升高1℃是吸热的多少,根据Q=cm△t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和图可知: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则甲吸收的热量多,丙、丁吸热相同;
A、乙丙吸热相同,升高温度相同,质量不同,根据Q=cm△t可知,比热容不同,故A错误; B、甲乙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甲吸热多,根据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3500J的热量,故C错误;
D、甲、乙的温度都升高和降低1℃,吸热和放热是相同的,故甲吸热或放热多,故D错误. 故选B.
10.关于图1、2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有以下的描述
(1)I1=I2=I3=I4(2)U1=U2=U3=U4(3)U3=U1U2≠U4(4)I1=I2I2≠I4 正确的是( )
A.(2)(4) B.(1)(2) C.(3)(4) D.(1)(3)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
R1与R2串联,【分析】图1中,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
图2中,R3与R4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的电流关系;综上得出答案. 【解答】解:图1中,R1与R2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1=I2=
=
=2A,
两电阻两端的电压:
U1=U2=IR1=2A×1Ω=2V; 图2中,R3与R4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U3=U4=U′=2V,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 I3=I4=
=
=1A,
综上可知,I1=I2,I2≠I4,U1=U2=U3=U4,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已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物距u>2f,像距2f>v>f,而图中的像距v=2f,故A错误;
B、物距大于2f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u=20cm,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图1中力F1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A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A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F2(如图2).此过程滑轮组( )
A.总功率为F2s B.额外功为F1s
C.机械效率为 D.额外功为3F2s﹣F1s
【考点】EH:有用功和额外功;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
(3)直接拉物体的力做的功为有用功;通过滑轮组拉物体做的功为总功,总功减去有用功为额外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为机械效率. 【解答】解:
图1中,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F1=f;
图2中,同一物体在同一路面上匀速运动,因为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仍为f=F1,
A、因为滑轮组中有3段绳子拉着物体,所以s′=3s,此滑轮组的总功为:W总=F2×3s=3F2s,故A错误; BD、此滑轮组的有用功:W有用=fs=F1s,则额外功为:W额=W总﹣W有用=3F2s﹣F1s,故B错误,D正确;
C、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故选D.
二、填空作图题(共22分)
==,故C错误.
1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 30.0 cm.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I:平面镜的应用;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
(1)由题知,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A到水面距离15.0cm,A点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也是15.0cm,(3)由图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15.0cm+15.0cm=30.0m.
.
故答案为:(1)(2)见上图;(3)30.0.
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
数差(℃)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计示数
(℃) 14 16 18 20
89 90 91 91
79 80 81 82
69 71 72 74
1
2
3
(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14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80 %.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1)确定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2)分析表格中数据,寻找相关规律;
(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等.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10℃以上第4条刻度处,温度为14℃;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且示数差为2℃时,空气湿度为80%;
(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示数由14℃升高到20℃,相对湿度由69%升高到74%,说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由资料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故答案为:(1)14;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15.如图,用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路面运动.AB段,木块受水平拉力F1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CD段,改用另一大小不变的水平力F2拉动木块继续运动.两力大小如图. (1)F2为 2.8 N.
(2)若sAB=sCD,AB段F1做的功 < CD段F2做的功(选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