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探究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0:13: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探究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学案

1.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在有限环境中和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式,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模拟理想条件的方法等。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索,提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分析相应的实验结论、学会实验结果呈现的一般方法等。

(3)情感目标: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 2.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思路探究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设计实验思路、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和呈现形式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知识回顾 种群的增长方式:

理想条件( ) 有限环境:( )

时间

时间

你的想法:

种群个体数量种群个体数量 二、问题探究 1、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该选择哪些生物来探究种群增长方式呢? 这些生物有哪些共性呢?

2、如何利用酵母菌探究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呢?

酵母菌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且世代间不重叠,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观察 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现欲探究培养液中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方式,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 用具,设计实验思路,并设计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酵母菌、无菌培养液、显微镜、培养瓶等。 (要求:答题时对酵母菌的具体计数方法、培养方法 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①

你的想法:

设计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注明坐标轴名称:

预测实验结果:

如何维持在K值上下波动?

若要得到“J”形曲线,理想条件如何创设?

问题思考:

①上述探究实验中是否要进行灭菌处理和无菌操作? ②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 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③本探究实验中,若实验生物改为草履虫、果蝇、小球藻等, 培养条件有何区别?请举例。

三、拓展探究——探究种群增长的影响因素 例: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思路:①

② ③

练一练:图中缺少B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试管编号 A B 培养液/mL 10 10 酵母菌母液/mL 0.1 0.1 温度(℃) 28 5

变式训练

1.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300250酵母200数150 100 50 0 a(每3h换一次培养液)

b(每12h换一次培养液)

c(每24h换一次培养液)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h)

酵母种群增长曲线

(1)a呈现______型增长,除题中所给条件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有 。

(2)d呈现_______型增长,在100h-20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____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______。(A.增多 B.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后期增长的增长率趋于 。

(4)分析上图所示结果,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5)请根据上图曲线作出d组酵母菌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d(不换培养液)

出(生相率对或值死)亡率 0 时间(h)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酵母菌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

2、草履虫是水生单细胞原生动物,在适宜条件下增殖较快。现欲探究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方式,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思路,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培养瓶等。 (要求:答题时对草履虫的具体计数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2)绘制一个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并注明坐标轴名称:

(3)预测实验结果:

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表一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表一: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A B C

(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_____天的增长率最大;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7)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

4、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培养液/mL 10 10 — 无菌水/mL — — 10 酵母菌母液/mL 0.1 0.1 0.1 温度/℃ 28 5 28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组、______组和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和 。

设计:绍兴县鲁迅中学城南校区王江初

1.①J 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裕,温度、PH等条件适宜

②S 0 减少 (3)减少 (4)在一定的时间内,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不同,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 (5) 2、(1)①取若干个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然后各加入少量且数量相同的草履虫,并做记录。

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间隔相同时间进行镜检、计数各瓶中单位体积内草履虫的个体数,取平均值并记录。

③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2)

个 体数

0 时间

(3)若增长曲线呈 “S”型,则为逻辑斯谛增长。 (具体答案见考试说明)

3.1、 (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温度、营养物质;

(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4)2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

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

(5)环境容纳量 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

(6)如下图:

(7)酵母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或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

4.B A D

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供氧较少 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搜索更多关于: 探究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学案 的文档
探究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hn31s7a26gjog0oaf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