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高考文言阅读预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 23:24: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 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蔺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蓧丈人》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一说:用:因为。心:心思。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蝼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古义】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67、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活泼好玩。 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作文--【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思路】: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2014高考文言阅读预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iee4lpf02xc786bdk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