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古诗词鉴赏五大考察类型的答题技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2 3:59: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例析: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明确: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③用了什么手法。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 ⑴诵读解意

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

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练习:

1.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生动地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 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2004北京高考)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

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理由: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作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故赞扬;石曼卿《红梅》不

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具体分析: “疏影”句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句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句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4.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5.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人君口。

本诗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做简要分析。 1)比喻 夸张 对比 拟人

(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汗的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夸张作用:将那写吞食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

对比作用:“健儿无粮百姓饥”与官仓鼠朝朝入口进行对照,将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鲜明地摆在了读者面前。

拟人作用:“君”字把“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分析最后一句的妙处。

(2)“谁”字下得极秒,官仓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那谁是它们的后台呢?诗人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深刻。

高考古诗词鉴赏五大考察类型的答题技巧: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高考古诗词鉴赏五大考察类型的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kwq11fu63gzju6v8k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