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法治:现状与未来(二)1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8 8:48: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民意都没有错。但孙伟铭案不是民意,是煽动的。检察官起诉有问题,认为无照醉驾有杀人故意,但应该是过失,他也想避免事故,只是轻信能够避免,而不是放任。(朱苏力:刑事案件如果都按民意去办,就不用检察官了)“民意就是民粹”,这些话被法院利用。(朱苏力:许霆案后来的民意错了,要求判无期。)那是少数。(我觉得多数少数谁来判断呢?无法达成共识,就没有常识常理常情,还是法院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三常也不能发挥作用的) 民意只是需要区分是自发的还是鼓动下产生的。还有是否受害的情况,如拆迁。民意是了解事实真相还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是第一个判断。

民意是要尊重的,不管是否了解情况,是否情绪激动。最高法院说的要接受要引导。面对错误的民意,法院就要把事情说清楚。讲理性,就是要认识社会中的道理来对规范作出解释,这也是反对民粹的唯一方法。 提问:

1、 怎么了解民意,网民?媒体?怎么知道沉默的大多数的民

意?

朱苏力:陈的民意与真理等同。而真实世界的案件都会有争议。所以民意是我们生活中的判断,基于具体的事实。如许霆案,三

五年都可以。判三缓三也可以。不要简单说炒作。网络往往是极端的人。孙伟铭案不极端没人看。报纸也有背后推手,所以我们只看信息。很大程度就要依靠法官的独立思考、合议庭的独立思考,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发生的问题往往是法律和你的独立判断有差别。

陈忠林:法律根本上讲是社会经验的升华,没有社会经验,就不知道法律是什么,就会被一些观点搞模糊。有社会经验,也就能判断这是少数人的看法还是多数人的看法,这是不是根据事实得出的。找上门的民意不是民意,民意就在你心中。司法独立是法官的良心独立。你的独立和你良心的独立是两个事情。我们法治的问题是把良心和独立与法剥离开来。我不赞成网民都是极端的,网民都是带情绪,但不是极端的。我赞成关于报纸的说法。报纸是按它们想写的来写,不是按事实,张君案、李庄案。 2、在中国单一制国家情况下如何实现地方化? 在知情权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民意? 陈忠林:我不赞成地方化。

民众不了解情况,你了解情况,你要判断分析民意是否是了解情况而产生的。你有义务在判决书中把情况说出来。没有禁止你写出来。

民意就是普通民众的看法,不是专指错误的、极端的、情绪化的。

朱苏力:没有办法辨别哪些是真民意。也不是所有人都关心某个案件的,大多数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情况下,民意是遇到问题。要防止利益集团操纵的民意,就是把案件稳稳,拖一下,或异地审理。还要注意并不是知道了事实就能判断。如夫妻黄碟案,是在诊所不是家,三伏天开着窗,在农村,有人报警,而很多人看到却没留意这些信息,反对者多是城里30多岁男人。还有,民意不该涉及太多,婚姻家庭可以看民意,知识产权不能,所以民意的作用越来越少。齐玉林案件,只有学生关心,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意。所以对民意,要关心,但不能……如许霆案,判得差得太多了,才应该做出调整。

3、新闻媒体是官办的,真实声音只有网上,多元的价值判断,看法不一,怎么集合民意?最终认定民意还是在掌权者手中 朱苏力:现在爆出问题的都是官方的报纸,报纸已经商业化了。所谓网民代表民意,我前面已经讲了。多元的价值判断,确实是有权人决定,就是他说了算。美国的大法官也是如此。必须基于他个人的良知、个人的判断。老百姓的说法是多元的。微小的调整法院可以做,但做大调整就使法院变成了政治。

陈忠林:民意不是找上门的,是在你心中。找上门了,说明它闹得很大了,你就要分析。价值多元也有价值共识,否则就没有沟通,没有多元的社会。

4、朱说解决法治的问题要靠市场经济和高效廉洁的政府,人性不可靠怎么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朱苏力:高效廉洁是相对而言,邓小平的政府是高效的政府。高效廉洁的政府可能过段时间也会腐败,又有铁腕人物整治,一张一弛。 下午:

陈忠林:上午讲民意,下午就说规范:1、规范的实质是什么;2、怎么样实现,怎样保障规范实现。

朱苏力:规范是一定区域里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使人们的活动能有效的进行,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当信息交流不便时有种规范,人们活动范围扩大后又形成种规范。家里的规范→国家的规范,先尽忠后尽孝,规范的位阶出现了。古今的变化。公正是具体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大义灭亲,表现了规范的层级。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为什么以怨报怨不行?因为以怨报怨有情绪,可能惩罚超过损害。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性在里面,对等。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不等的,如瞎子与独眼龙的眼睛价值不同。讲“以直报怨”,“直”是需要一种文化共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比较具象的东西,是在社会缺乏共识的时候,而以直报怨是在社会有了共识的时候实施的惩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法治:现状与未来(二)11 的文档
中国法治:现状与未来(二)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tb11s8ys4oweh0piv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