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考研13
3 睡眠能保护和发展婴儿的神经系统,使婴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婴儿的健康生长和发展 4 适当分配婴儿一昼夜睡眠的时间,使婴儿对睡眠有好感。 5 俯卧能促进动作的发展,加强双臂的支撑力,促进胸肌和腹肌发展,促进呼吸和循环作用,有利于爬行的准备。
四梳洗和排便
1 从出生开始,尽量做好每天给小儿洗澡,保持小儿皮肤的清洁,习惯于水对皮肤的刺激,促进身体的健康,养成清洁的习惯
2 成人实现要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并便于工作
3 成人替小儿洗澡的动作要熟练,轻柔,并一边与小儿谈话并吸引小儿喜欢洗澡 4 新生儿排便是先天的反射活动
五 重视卫生保健工作
医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保教人员和家长要互相协作分工,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有:婴儿生活日程的制定和实施;饮食管理和饮食卫生;体格锻炼,晨间检查以及全日健康观察;托儿所的健康检查及定期体检制度;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要求;消毒及隔离制度;疾病预防制度;安全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
第三节 婴儿发展动作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一 婴儿发展动作的教育
1 婴儿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按着两个原则发展:
1>头尾原则:首先能控制脸部、颈与肩的肌肉,最后才能控制腿和脚趾的肌肉
2>离心原则:从身体的中央到四周,对头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对四肢的控制,对手臂的控制早于对手指的控制
2 发展儿童的动作,包括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
1>基本运动能力:平衡、协调、力量、耐力、敏捷性和韧性
2>运动技能:移动身体的,不移动身体的,动作的以及节奏的运动技能 移动身体的运动技能:爬、站、走、跑、双足跳等 不移动身体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多种动作
操作技能:指握住、投掷、协调或控制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脚眼协调能力,感知和控制物体运动能力等。
节奏技能:指体会并配合简单的节奏,用动作表示出来。 3 在发展婴儿动作的教育中:
1>了解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常模以及基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内容,成人对发展婴儿的动作有一个参考的蓝图。
2>观察、了解每个婴儿动作发展水平,已有的学习经验 3>激发婴儿对正在发展的动作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给予引导、鼓励和必要的帮助
二 婴儿智力教育
(一) 发展婴儿智力的教育
1 皮亚杰对婴儿智力发展过程的纵向描述,可作智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个依据 1>反射活动。(0-1个月)通过同化与顺应,运用和组织先天的发射活动,到抓捏、吮吸、
13
学前教育考研14
觅食的第一次图示中。 2>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从偶然获得某项身体动作,并重复地做。 3>二级循环反应。(4-8个月)重复做那些获得有趣结果的动作,不限于只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联系到周围物体。 3>协作的二级循环反应。(8-12个月)运用适当的行动,协调几种图示去达到目的。 4>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从注意目的转向注意手段,直接尝试以新手段达到目的。 6> 图示的内在化。(18-24个月)以前由身体动作尝试摸索,现开始用心理的表象。
在感知运动阶段,发展智力的教育要点:
1 新生儿在头一个月就有反射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从出生起开始注意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提供接触周围的人们与事物,接触声音、味道的机会,练习和组织反射活动。
2 一至四个月的婴儿,开始控制和调节动作活动和感知经验,联合一些简单的图式,形成简单的技能与观念。
——应让小儿身体各部分有活动的机会,从身体的动作中,积累经验,促进智力的发展 3 在第四、第八个月,婴儿开始运用简单技能探究周围环境的物品,并出现对眼前事物的起码思维能力。
——应多提供并吸引小儿接触和玩弄各种物品,运用物品进行各种动作。
4 婴儿在八、九个月后,开始出现解决问题、想办法达到目的的能力,并能用各种新手段达到目的。
——应鼓励他们去解决简单问题,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以各种方式操作物体,多给予支持和帮助。
5两岁左右他们的智力功能具有新的形式,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用身体的动作和操作,而是运用头脑内部的观念和想象,发展了思维和记忆的能力。
——继续提供小儿发展动作和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并提供小儿发展想象的游戏材料。 (二) 发展婴儿感知觉的教育
1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具有感知的生理机制,而且感知觉又是发展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过程的桥梁,所以发展感知觉教育在婴儿期有重要意义。
2 在头两个月,婴儿喜欢看熟习的东西,两个月以后,婴儿视觉能进行比较、选择、有新奇感,喜欢看新的东西;对反复出现的同样东西,减少注意和兴趣。在八、九个月以后,婴儿感知觉进一步发展,他们注意集中在事物间的区别。
3 成人经常和婴儿谈说,可促进婴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并可常听音乐录音带,听儿歌和故事。
4 新生儿能分辨甜味和酸味,喜欢甜的,不喜欢酸的,婴儿的嗅觉在出生时也有发展,要长提供婴儿味觉和嗅觉的经验,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 (三)发展婴儿语言的教育
1 新生儿首先发出的声音是哭声,并以哭声作为他们饿或不舒服的信号,从第三个月开始发出多种声音,称为“咕咕”。在六个月时,这些“咕咕”的声音发展为咿呀学语,九个月时,婴儿经常以某种声音指一东西,婴儿的声音带有一定的意义。第一年末,婴儿能发出“妈”、“爸”等一个字的语言。一岁半后逐渐由两个字的语言,如“妈跑”,第三年末,婴儿基本上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思想等。
2 关于婴儿语言是如何发展的有种种不同的理论。
行为主义者——婴儿语言的发展由于操作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和获得。(斯金纳) 先天论者——婴儿具有获得语言的天生机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先天赋予的。(乔姆斯基)
14
学前教育考研15
认知结构论者——语言的来源于智力中表象的发展。(皮亚杰)
——当婴儿在经历着动作的表征、肖像的表征后,当符号表征阶段出现时,
就与运用语言相联系,但这是符号表征的开始阶段,婴儿对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并不理解,对符号的认识是直觉的、幼稚的。(布鲁纳)
——婴儿的语言与思维是平行发展而不联系的,两岁后两者融合在一起,相
互依赖。(维果斯基)
语言发展较好婴儿的家长的语言教育的要点: 1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婴儿常在一起交流。 2 家长经常注意去发现婴儿的兴趣。
3 以语言和动作集中地对婴儿有兴趣的事进行谈话。 4 家长的语言适合或者高于婴儿的水平。 5 讲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单字或者短句。 6 经常介绍有关的观念。
7 交往活动指持续二十到三十秒间则变化,很少长时间的教学活动。 8 经常读故事。
第四节 发展婴儿社会性及情感的教育 一 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
1 新生儿出生后就有苦和笑的反射活动,为寻求家长满足他们生理的和情感的需要,而维护其生存。家长或抚育人在日常的抚育中,经常慈爱地满足婴儿的需要和愿望,使他们感到安全,婴儿就逐渐与家长和抚育人建立起依恋的纽带。这种亲子依恋就是小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埃里克森的理论能帮助理解小儿的亲子依恋。他重视儿童与人们的社会交往,并提出婴儿在个性发展的第一、二阶段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第一阶段中的关键问题是信任与不信任,家长对小儿良好的抚育使小儿相信他的需要会被满足,家长是可信赖的,同时也有自信,这些有利于婴儿今后自信心的发展与常人、同伴的社会交往。 3 在婴儿的教养工作中,应进一步重视婴儿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家长或抚育人对婴儿要慈爱、温和、经常亲切地与他们交往,促使婴儿建立亲子依恋纽带。
4 在托儿所中,保教人员要经常关心和照料婴儿,以使婴儿建立依恋情感。当婴儿出现分离焦虑时,应热情接待并抚慰他们,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托儿所的温暖,同时还应认识分离也是婴儿社会性的一部分,要使婴儿能从这分离的锻炼中得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二 同伴间友好关系
1 在托儿所中,相同玩具的数量应多一些,婴儿在一起玩时,成人应注意照顾,避免互相干扰。
2 成人或大的儿童的分享行为,为婴儿做出榜样。 3 成人在与婴儿共同活动和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婴儿间的友好和同情,鼓励和表扬婴儿间友好表现和行为,对所表现的不好行为,成人需要先了解原因,以语言和动作向他们说明,并示范正确做法。
4 婴儿间侵犯别人的行为在第二、三年才会出现,对婴儿的侵犯行为要进行分析。 5 对两岁多的婴儿还要逐渐帮助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婴儿,要及时就具体事件表扬他在哪方面是好的。
6 家长应教育婴儿,特别是从第二年开始,友好地对对待同伴,不乱发脾气,同时要能抑制自己对婴儿偶尔发脾气,不要给以惩罚。
15
学前教育考研16
三 行为的限制
1 约在第六个月时,婴儿懂得成人简单的语言“不能”,从这时其,逐渐使他们知道有些行为是不允许做的。
2 对两岁以上的婴儿,可有简单的说明或建议,培养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 3 如果对婴儿的行为毫无限制,任其发展,在教育上会有很大困难。 4 成人对婴儿提出的限制要合理。
5 成人用动作和语言具体说明对婴儿行为的要求,坚持要求小儿做到,不能迁就。
第六章 幼儿体育
第一节 幼儿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 幼儿体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体育的概念
1体育: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
2幼儿体育:根据幼儿身体生长发展的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3 体质:人体的质量,体质是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体质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
1>体格:人体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的生长发育、体型和身体姿势等。 2>体能:
生理机能:指人体在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
身体素质:人体活动时,在中枢神经指导下,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3>适应能力:指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病后恢复能力。 4>心理因素
体质所包含的上述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健康的幼儿体格发育正常、形态端正无异常、体能正常无障碍,活泼愉快,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不易疲劳。肥胖度在20度以上称为肥胖。
(二)幼儿体育的意义
1 体育是幼儿初步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1>体育为进行智育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
2>体育和德育互相渗透,在体育的活动中培养克服困难、勇敢、协作等优良的品质,也是德育的内容。
3>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和姿势美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体育中所培养的守秩序和爱整洁的习惯也是美育的内容
2 结合幼儿身心特点,体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从幼儿生理特点看体育的重要性 从神经系统看,幼儿脑的发育较快,但是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所以表现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的单调活动易使幼儿儿童疲劳——必须有科学的作息制度、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体育活动,以加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均衡性,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