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偶发记忆现象 2.再造想象 3.注意的转移能力 4.移情 5.自尊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6.儿童发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注意作为繁复的心理活动,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监督功能。
8.儿童早期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师幼关系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道德心理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于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2.各种躯体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是( )。 A.生理发展 B.认知发展 C.社会性发展
1 / 9
D.文化性发展
13.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 )。 A.知觉 B.嗅觉 C.味觉 D.触觉
14.当我们说到“天安门”时,虽然天安门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天安门的形象,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思维
15.( )是指儿童通过表情推测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能力。 A.社会参照 B.表情识别 C.移情 D.依恋
16.儿童最初的思维是( )。 A.以直接思维为主 B.以具体思维为主 C.以逻辑思维为主
2 / 9
D.以抽象思维为主
17.( )是伴随道德认知产生的,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践行 D.道德行为
18.同一时间能把握的对象数量称为( )。 A.注意的时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能力
19.游戏时,一个幼儿尽管拥有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喜悦。这是因为他们的( )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交往和友好的需要
20.( )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A.个性 B.气质
3 / 9
C.能力 D.性格
21.在整个幼儿期,( )是孩子使用的句型中最基本的句型。 A.单词句 B.电报式句子 C.简单陈述句 D.复合句
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对错误的请扼要说明理由)
22.幼儿的大脑发育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23.优良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起着严重的作用。
24.幼儿很简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影响,但不能够自我调节。 25.3~4岁的儿童主要是“自我中心语言”。
26.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严厉的惩罚。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儿童注意的发展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28.简述依恋的特征。 29.简述师幼关系的价值。 30.简述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 31.简述儿童能力发展的大凡趋势。 32.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4 / 9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33.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34.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青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偶发记忆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起出现的其他东西。
2.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非语言如图画等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3.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4.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5.自尊:是一个个体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6.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7.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8.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互惠关系的形成期 9.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10.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1.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5 /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