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框 《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比较、鉴别能力,并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利用学案认真预习,搜集一些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导致的流血事件,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课内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踊跃发言,积极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 3、课后结合身边实际问题或国内外时事热点分析、体验、践行,从而获得成就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预习新课】:
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有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个。我国
是 ,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
了 和 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
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含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
地 ,依法平等地 。 ②原因:
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与发展程度之别,绝无 ;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
①含义:在 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 、 ,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的前提,
是 的保证,是 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因:这是由 决定的,是国家实
现 和中华民族 的必然要求。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 、 的。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5、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国已经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 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
把 的责任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导致的流血事件,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搜集有关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例,在课内交流展示。 【导入】: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学生学唱导入 【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一:有人说:“汉族人口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我们的祖国是汉族人的祖国。”(利用历史课已学习的知识,结合教材,举例说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1、 2、 3、 4、
探究活动二:在长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呢?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交流探究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例。
【展示讲解】: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点拨、讲解。 【合作探究】:西藏获得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 【出谋划策】:
玉树地震后,我校荣幸的迎来了50名玉树灾区的九年级学生,这些可爱、纯朴、豪放、热情的藏族学生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生机,在党、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温暖关怀下,学校呈现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氛围。但是由于藏族学生在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也给学校管理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的课题,如穿着、留长发、饮酒、打架、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为使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请你为我校学生出出金点子:怎样和玉树灾区学生友好相处? 【课堂有效训练】: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之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话说明了我国( )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 ④各民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2、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各民族大团结是( )
①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我国社会稳定的前提③国家统一的基础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4、在我国现阶段,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 )
A.发展民族经济,消除民族差异B.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C. 加强党对民族地区的政治领导D. 加大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 5、2010年3月26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邱国洪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一周年研讨会的致辞中谈到:在中央及各兄弟民族的帮助下,51年来,西藏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表明( )
①我国贯彻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中央的扶持是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6、材料分析
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西藏,人口不足3000人的珞巴族也有自己的一名代表;在西藏,学校除开设汉语教学外,另还开设藏语言教学,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材料2: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全州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全国各族人民及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情牵藏胞,及时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来真挚的爱。各方各界的无私帮助、慷慨支援,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的斗志和勇气。
材料3: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指出,50年来,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西藏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亿元。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其含义,了解自治地区的自治权,以及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 能力目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理解和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预习新课】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 )领导下,在(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分( )级:自治区( )个、自治洲( )个、自治( )个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民族自治机关:( )和(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
( )和现实情况( 、 )决定的。实践证明:各民族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5、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 )、( )、( )、( )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
( );(2)有利于
( );(3)有利于( );(4)有利于( ) 【质疑探究】:①我们这里是否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②族区域自治地方要不要中央的统一领导?
③ 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科§网Z§X§X§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