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故乡的芦苇说课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8:5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故乡的芦苇》说课设计

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小学 于宝红

一、教材分析

《故乡的芦苇》是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先叙述后抒情。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了儿时与芦苇有关的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文章生动感人,主题鲜明。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2、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我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定为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了解了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这节课,我重点讲第二课时。计划通过本课的学习,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1、(出示课件:芦苇美景图)让同学们欣赏画面。教师借机引导。

芦苇,朴实无华。在大家的眼中,也许更是平淡无奇。然而,它却令作者魂牵梦绕、永不忘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

(这段导语的设计,既给学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 品词析句 ,领略芦苇美景。 (学生自读课文的8、9自然段。)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一片片”“ 一簇簇” “几乎所有”体现了芦苇“多”;

“碧玉似的秀枝”“绿色的轻云”写出了芦苇的“绿”;“恬静”、“飘逸”突出了芦苇的“美”。)

2、(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

指名读。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一、两个比喻句。

3、故乡的芦苇多美呀!让我们再一次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价) (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故乡的芦苇说课设计 的文档
故乡的芦苇说课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4a74r9dm5ap1d1l9i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