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11:19: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 品 试 卷 ※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4)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油是石油的分馏产品,可用于保存少量金属钠 B.肥皂可以通过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制得

C.鸡蛋清中加入CuSO4溶液会产生盐析现象,析出的蛋白质可再溶于水 D.淀粉、纤维素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变性,而不是发生盐析,C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完全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没有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答案:A

2、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

-1

+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

-1

-1

度均为2 mol·L;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和6 mol·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解析:反应2A(g)+

+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

足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与Ⅰ物质的量比值相等。Ⅱ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A错误;Ⅱ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故B错误;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C正确;两种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相同,则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D错误。

答案:C 3、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目的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及现象 溶解硝酸钡溶液稀硝酸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B 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加热通过干燥有色布条MnO2和浓盐酸――→气体――→褪色 30% H2O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碘化钠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加入FeCl3固体FeCl3和KSCN混合溶液――→红色变深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解析:A项,Na2SO3也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3,加稀硝酸,BaSO3被氧化为BaSO4,白色沉淀也不溶解,不能检验Na2SO3试样是否变质,错误;B项,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ClO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达到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目的,错误;C项,稀硝酸也能※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把碘离子氧化为I2,不能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错误;D项,对于化学平衡FeCl3+3+3KCl,加入FeCl3固体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更多的Fe(SCN)3,溶液红色变深,能够达到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正确。 答案:D 4.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C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解析:A项,右边试管中除加FeCl3溶液外,还在加热,反应速率快,不能证明FeCl3的催化作用,因为加热也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Fe作阳极,发生反应:Fe-2e+2OH===Fe(OH)2,石墨作阴极,发生反应:2H2O+2e===H2↑+2OH----,生成的H2可以保持溶液中无氧状态,煤油也可隔绝空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项,CO2也可以被Na2CO3溶液吸收:Na2CO3+CO2+H2O===2NaHCO3,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有部分HCl挥发到Na2SiO3溶液中,烧杯中有沉淀生成的无法证明是与CO2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与挥发的HCl反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5、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A.该有机物属于氨基酸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7NO2 C.该有机物与CH3CH2CH2NO2互为同系物 D.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2种

※推 荐 下 载※

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精 品 试 卷 ※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可知该有机物为,含有氨基和羧基,且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碳

原子上,属于氨基酸,A对;其分子式为C3H7NO2,与CH3CH2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B对,C错;该分子中有4种氢原子,只有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一氯代物有2种,D对。 答案: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甲基-2-乙基戊烷

B.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该物质可能是一种氨基酸

C.异构体

与CH3CH2COOH互为同分

D.木糖醇()和葡萄糖()互为同系物,均属于糖类

解析: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2-二甲基丁烷,A错误。图中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

型,该物质表示的是HOCH2CH2COOH,不是氨基酸,B错误。两者的结构不同,分子式均为C3H6O2,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木糖醇和葡萄糖都含有多个羟基,但是木糖醇是醇类,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因此二者不是同系物,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n?H2?

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

n?CO?曲线如图所示。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1)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

(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__。 p?CH3OCH3?·p?H2O?

答案 (1)a>b>c (2)2 4

p?CO?·p?H2?

催化剂

解析 (1)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n?H2?

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故a>b>c。 n?CO?

2、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

(1)聚偏二氯乙烯

结构简式)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 (2)劣质植物油中的亚油酸

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写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8H34O2

B.一定条件下能与甘油(丙三醇)发生酯化反应 C.能和NaOH溶液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假酒中甲醇(CH3OH)含量超标,请写出Na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很低。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5)在淀粉中加入吊白块制得的粉丝有毒。淀粉最终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请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已经全部水解,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去掉已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中的方括号,还原双键,即得合成该聚合物的单体为CCl2===CH2。(2)根据亚油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8H32O2,A错误;亚油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够与含有羟基的甘油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亚油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C正确;亚油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确。(3)甲醇和乙醇的性质类似,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和甲醇钠。(4)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5)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溶液中的淀粉完全水解,溶液中不含淀粉,则加碘水后溶液不变蓝。

答案:(1)CCl2===CH2 (2)BCD (3)2CH3OH+2Na―→2CH3ONa+H2↑ (4)氨基酸 (5)取少量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向

其中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经全部水解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推 荐 下 载※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7kk0yfsa3cwgi893aj3uh255c6oi00c4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