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3、有12棵白菜,吃了3棵,还剩多少棵? 算? 4、我钓了6条鱼,妈妈钓了9条鱼,我们一共钓 了几条鱼? 七、板书设计 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中,有11人参加了小合唱 表演,有14人参加了舞蹈表演,有5人参加了小 品表演,参加舞蹈表演的比参加小品表演的多多少 人?(每人只参加一项表演。)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3)列式计二、复习应用题 算。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 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自主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 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14-8-4 15-3-8= 11-4+6= 四、布置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3-6= 13+4= 18-9= 6+6= 9+5= 12-7= 8+7= 7+9= 17-8= 11-6= 5+8= 15-8= 2、 在□里填数。 5+□=13 4+□=13 6+□=14 13-4=□ 14-5=□ 11-5=□ 3、在○里填上“>”、“<”或“=”。 11-6○5 12-7○7 8○15-6 13-5○17-9 16-9○13-7 12-5○11-3 4、原有17本故事书,卖出9本,还剩多少本? 5、卖出7本科技书,还剩下8本,原来有多少本? 6、树上的小鸟飞走了7只,还有5只,原来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7、我有10支水彩笔,小明的和我的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五、板书设计 练习六 单元教学反思
______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备课人 一 年 级 数 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2课时 数学教研组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教材分析 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知识目标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能力目标 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教学目标 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合作讨论、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课本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 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 1、感知分类 探究新知 出示例1 1、感知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分类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 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按形状来分讨论汇报。 一分 板演分法。 讨论汇报还可以怎么分? 出示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练习七1、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2、3题,学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集体完成 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活动(4分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钟)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 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说说什么是“分类”? 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小组活动,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观察这一、引入新课 些人有什么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不同?请你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们根据观察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到的不同把书课题:分类) 这些人进行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分类。 1.出示例2 组交流。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要求: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