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2v==1=
tt均速度是多少?21
v1?tt?v2??v1?v222=22tt?t=
v1?v2 2(2)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一汽车以速度v1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即以v2的速度返回,求它往返的平
解答:设其从甲到乙的时间为t1,从乙到甲的时间为t2:
v=
s2s2s2s===
stt1?t2s?1?1?v1v2v1v2?s?
=
211?v1v2?=
2v1v22=
v1?v2v1?v2v1v2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m;1 mm=10m;1μm =10m;1 nm =10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典型例题1.【广东省深圳市北环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如图3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不正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不正确;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不正确。
典型例题2.【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cm,大约一拃的长度;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也大约一拃的长度;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 约为50cm故选B
5
-2
-3
-6
-9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
大约一个半人的高度 D.自行车车轮直径
针对练习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3.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用前三观察:①观察零刻度是否磨损;②观察量程;③观察分度值。
(2)用时四正确:①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带刻度的一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②正确观察: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③正确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
??准确数字数字?? 测量结果? ?估计数字(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单位?典型例题1.【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物理试题】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3.90cm(3.88—3.92cm)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刻度尺没有从0点开始量,而是从1cm处开始的,所以结果应减去1cm,分度值为1mm,应估读到mm的下一位,测量结果应为3.90cm。
典型例题2.【重庆市江津区三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D中物体的一端没有与零刻线对齐;C中无法确定测量的是否为圆柱体的直径。故选A 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6
针对练习2 “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针对练习3【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
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h)、分(min) 测量工具:钟、表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错误可以避免,且应该避免。
案例【重庆市江津区三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 cm、2.58 cm ,则测得的物体宽度为:( ) A 2.58 cm B 2.57 cm C 2.576 cm D 2.577 cm
针对练习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物理试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D 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四、机械停表
1.量程和分度值:机械停表的外圈(大圈)以秒为单位,内圈(小圈)以分为单位,不同的停表量程和分度值会有所不同,量程以大圈为准,如左图中量程为30min,内圈分度值为0.5min,外圈为0.1s,右图中量程为15min,内圈分度值为0.5min,外圈为0.1s。
7
读数:内圈示数+外圈示数。左图中内圈示数不足1小格,即30s,所以只需读出外圈示数19.6s即可,如果内圈指针在1、2小格之间,则示数为30s+19.6s=49.6s;右图中外圈有两排刻度,一圈为0—30s,一圈为30—60s,如何确定读哪一圈的示数呢,要看内圈指针位置,如果没超过半个大格,就按0—30s读数,如果超过了半个大格,就按30—60s读数。右图中内圈指针超过了3和4中间的刻线,内圈读为3min,即180s,外圈要按30—60s读数,为38.4s,所以停表示数为180s+38.4s=218.4s。 案例 下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8
相关推荐: